中国通辽网

护林员杨宝玲:两代接力 坚守“保岭”

2024-04-24 来源:通辽日报

三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驱车前往奈曼旗土城子乡九道岭护林站,薄雾还没散去,远山近树都在薄雾下若隐若现。

九道岭护林站负责的是一片一万多亩地的国家公益林。这里地形复杂,属于丘陵地带,千沟万壑间,莽莽苍苍的林海高低错落,各色树木交相混杂。

在刚进入林区路边的一处坡地上,矗立着一间外观破旧的简易铁皮房。走进去,房内陈设简单,两张用砖头当腿的床和一些巡山的工具便是全部家当。这就是九道岭护林站,也是护林员杨宝玲和队友每天巡山护林的出发点。“我们全天巡护,中午带饭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杨宝玲指着两张床介绍。

杨宝玲(前)和同事在巡山

“走,带你们巡山去。”穿上巡护装备,扛起铁锹,杨宝玲便领着我们向山里走去。走在整齐排列的树木之间,他不时拿铁锹清理沿途的枯木杂草,仔细观察树木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乱砍滥伐的迹象。

“从小就在这片林子里长大,哪个沟头有啥我都清楚。”谈起九道岭的事,杨宝玲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我七八岁,这些松树就一人多高,现在都快有两层楼高了。”

今年54岁的杨宝玲,家住距九道岭3公里的束龙沟村,是个标准的“林二代”。父亲杨井山在1983年就是九道岭护林站的护林员,参与九道岭大造林行动并完成6000亩左右的植树造林任务,直到2018年,父亲年龄大了无法继续护林工作时,48岁的杨宝玲像父亲一样,扛起铁锹,成为了一名护林员。父子两代人,接力守护这片林海。

杨宝玲观察松树生长情况

杨宝玲巡护的这片林山涉及九道岭周边4个村,总面积在1.2万亩左右。树种包括松树、榆树、柳树、刺槐、杨树、杏树、梨树等20余种。杨宝玲每天的任务就是巡山,一巡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5年。

“我们每天早上7点巡山一直到晚上6点,在大路上骑电三轮,在小路上就下车步行,一天的巡护直径能有10公里。”杨宝玲说,九道岭防火站目前有18名护林员,两人一组,每天轮班坚持巡护,除了通过巡山及时排查和消除火灾隐患之外,他们还要制止乱砍滥伐,时常为树木打药驱虫。

“每年的清明前是我最担心的,天不亮就得起来巡山,尤其是要到那些村民常烧纸的地方。”杨宝玲说,每到清明这天,当地政府会增派人手,守护区里的20多处坟墓都会有人值守,避免烧纸。山里的植被好,到处覆盖着杂草,一个火星掉在地上都能引起大火,再加上风大,火势蔓延极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火势就很难控制,几百亩地瞬间就会被火焰吞噬。之前有一次午间,护林站附近的高压电塔打火,火星从高空掉落,点燃了地上的杂草,正巧杨宝玲和队友们在护林站休息,及时发现,迅速和其他七名队友采取措施,将火熄灭,又一次守护了这片山林。

杨宝玲(右)和同事在查看松树间的红脂大小蠹诱捕器

在做好日常巡林工作的同时,每到清明这样的防火重要时期,杨宝玲和同事们就会张贴防火标语、悬挂宣传条幅。经过长期多次的宣传和教育,近些年来九道岭没有发生大的火情。“现在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九道岭的生态越来越好,烧秸秆、乱扔烟头和乱砍滥伐行为几乎没有了,让我们也挺高兴的。”杨宝玲说。

对于杨宝玲来说,守护九道岭是他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用最简单的方式守护这片林海,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说,在山里待习惯了,在家待着倒不得劲儿。山上生态好,空气好,巡护一圈,心情也好。

作者 李想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