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来源:通辽日报
——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纪实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在自治区红十字会和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拓展传播渠道营造“三献”工作氛围,依托阵地建设延伸“三献”工作触角,采取各种举措优化“三献”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全市“三献”工作水平。截至目前,我市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5524人份,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7例,实现遗体器官捐献35例,用大爱书写了我市人道主义事业的光辉篇章。
践初心担使命 打造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贫血等血液病最有效的方式,是拯救生命的伟大工程。造血干细胞犹如生命之花,为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非亲缘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有患者需要帮助时,他们毫不犹豫挽袖捐献,他们大爱无私的人道善举,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2004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市红十字会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7月,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组织动员、招募捐献志愿者、捐献服务、表彰奖励等工作。2010年1月,实现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麻志鹏是我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09年,他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2010年1月,为了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他前往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让更多人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素不相识却因“髓”结缘,虽未谋面却心意相通。近年来,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每一例捐献都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通辽这座文明城市的温度。麻志鹏、马永金、张博、苑璐颖、刘雷、张小磊、姜喜梅、飞飞、史坤、卢群、商佳丽、杜德荣、董贺、刘宇、赵子丰、新春、杜云鹏……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民警、医生、工人、农民、大学生、个体工商户、退役军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他们都以超人的勇敢、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大爱为血液病患者传递了生命的新希望,奏响新时代人间真情最强音。
办实事求实效 树立人道服务新形象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通辽红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委、政府最需要的地方勇挑重担,在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从2009年通辽市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到2023年通辽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井喷”式增长,数字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举支持,更是全市红十字人的不懈努力。
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以保护和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与健康为目标,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18年2月,在市红十字会机关成立“三献”工作部。2019年5月,成立通辽市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在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项造福人民群众的生命工程已覆盖全市。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把“三献”工作作为“人道通辽”红十字品牌建设的重点,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宣传鼓励、服务保障”四个到位,做实做好关爱生命工程。市红十字会借助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三献”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
扛主责重主业 开创“三献”工作新局面
市红十字会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贴近群众需求,普及“三献”知识;坚持以培育队伍为重点,凝聚奉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三献”工作持续发展。
打通“三献”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一站式咨询或办理包括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等“三献”相关事项。
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与旗(县)红十字会和接收单位的沟通对接,规范细化服务流程,将登记信息及时共享,规范登记、捐献和接收流程,所有环节进行无缝对接。做好捐献见证、造血干细胞捐献体检及采集等各环节的人道关怀和服务,尊重移风易俗,做好现场默哀、遗体告别、追思缅怀、陪同采集等,让群众处处感受到对捐献者的尊重与关爱。
对于捐献志愿者的大爱义举,通辽市红十字会还通过提供暖心服务予以回馈,通过纪念缅怀、规范流程、讲述捐献故事、人文关怀等方式,成为捐献志愿者贴心的“娘家人”。
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联络群和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联络群,经常性同捐献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问候。连续三年春节,为每一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志愿者赠送“怒放生命”花束和礼遇卡,表达对他们的问候和感谢,增强了捐献者与红十字会的粘合度及归属感。
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市红十字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人道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扎实推进“三救”“三献”工作,着力在筑牢民生底线、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发挥好党和政府人道领域助手作用,架设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连心桥。
王屿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