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韩艳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23-09-08 来源:通辽日报

一名学生被南京聋人高级中学预科班录取、两名学生被吉林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录取、五名学生被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录取……教师节前夕,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韩艳辉说:“这是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1921034_wyf_1694049934568_s.jpg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孩子,他们有先天或后天的残疾,就像是残缺的花朵、折翼的天使,也是一群被上帝冷落的孩子,因为有他们这个群体,才有了特殊教育,有了韩艳辉这名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带他们认识厕所、教室、宿舍。教他们洗脸刷牙,修剪指甲,铺床叠被,洗衣打饭。还记得第一次接新一年级的时候,她的班级是学校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班级,看着教室里黑压压的人头,她感到不知所措。孩子们的年龄差别很大,最大的20岁,最小的才7岁。她白天上课,课下个别辅导,晚上下班后到学生宿舍去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洗漱、整理床铺,还把班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当时班里有一个孩子,平时不愿意与人交流,非常自卑,学习也不努力,但在学习舞蹈时显得很有灵气。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他的心灵,打开他封闭的内心世界。从那以后,她特别关注这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让他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帮助他树立起生活的自信。渐渐地,这名同学对学习有了兴趣,加入了校舞蹈队,成为了一名主力队员,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考入了呼和浩特市舞蹈学校。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们实现梦想,是韩艳辉最快乐的事。

家长们都说:我们能做到的,你做到了;我们不能做到的,你替我们做到了。在韩艳辉眼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她将对学生的爱如滴滴温泉注入到每个残疾孩子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而面对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她的课上的并不轻松,不仅要让聋生学习语言,开启与外界沟通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耐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所以上课时,她都把声音尽量加大,口型张到最标准,一个简单的词,重复几百遍,常常一节课下来,嗓子都是哑的。日复一日,学生们能够和别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班里的一位学生还常常用口语主持班级和学校的文艺活动,看到学生们有一点点的进步,她都兴奋的不得了,她说:“就是嗓子废了也值了!”

由于听力残疾,聋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看事物片面,做事易冲动、急躁、多疑,辨别是非能力差,有的学生还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韩艳辉利用每天的晨会课、班会课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讲保尔·柯察金、张海迪、海伦·凯勒等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给他们听。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班级也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直到现在,很多毕业的聋生,仍然把韩艳辉当作知心人,与她交流,寻求帮助。

走近韩艳辉老师,你会发现,她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她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班级多名学生先后荣获市级、校级“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闫话同学被评为“通辽市美德少年”;曹至硕同学被评为全市“感动校园人物”;张翠松同学荣获通辽市“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称号;王彦敏同学荣获通辽市“双有”好儿童称号。

这里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但有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里没有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但有一双双灵活舞动的小手,那些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表达,她能够读懂,所以当有人问她,苦不苦、累不累时,她总是笑着回答:“特殊教育的艰难与困惑,不亲身经历,难解其中苦,但更是难解其中之乐,这里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却有着育残而不废人才的希望。”

他们,在教育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在学子心中留下一道道痕迹,时光的河入海流,待学子展翅高飞,教师原路返回,继续筑梦前行,播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 

记者 张宇曦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