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常建飞:敬老院长无私奉献 为老人构建暖心家园

2023-05-19 来源:通辽市文明办

常建飞,男,汉族,中共党员,科左后旗金宝屯镇敬老院院长。任职10年来,他一方面积极协调申请修缮资金,极大改善敬老院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给老人们一个更加舒适暖心的“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全院管理,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细节化,让老人们的院内生活变得“井井有条”。他既当院长,又学习医护知识当护理员,用十年如一日的真诚与付出博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成为了老人们心中的好“儿子”。

未标题-1.jpg

工作照2:常建飞.jpg

用心提升养老质量 用爱构建温馨家园

金宝屯镇敬老院现有51位老人,其中身有残疾的就有42人,80岁以上的12人,而且大多都是孤老、残疾的特困人员,是个特殊的大家庭。常建飞初到敬老院工作时,院内仅有7位老人,穿的是破烂衣裳、吃的是粗茶淡饭,各项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加上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经常出现老人出门溜达“走失”的情况。面对因缺乏条件未得到精心照顾的老人们和经费紧缺的现实问题,常建飞在心里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每当看到老人们孤苦无助的眼神,再想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他便坚定了势必要克服眼前困难照顾好老人的信念。

为彻底改变敬老院现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敬老院一点一滴的改变精打细算。在2014年,他向旗民政局协调申请资金重新修缮了敬老院。整齐的院墙、硬化的甬道、标准化的房舍、一尘不染的窗户、光亮洁净的地板,焕然一新的敬老院让老人们有了更加舒适暖心的“家”。敬老院修缮后,他又开始加强全院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细节化,老人们在院内的各项生活都变得更加“井井有条”。近十年来,他既当院长,又学习医护知识当护理员,每当节日节气亲属接回老人时,也不停和亲属嘱咐老人们每日需要吃的药物和特别注意事项,他用十年如一日的真诚与付出博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八年悉心照料 让残疾人“迈”向崭新生活

李雪龙今年44岁,双下肢缺失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年流浪在外,发病后被送去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常建飞在机缘巧合下得知此事后常常去医院看望他,在2015年的一次探望中,李雪龙模糊不清的对他说我想回家,这句话让常建飞泪眼朦胧,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确认李雪龙病情已稳定后将他带回了敬老院照顾。因李雪龙双下肢残疾,平日生活只能靠爬行,常建飞又与旗残联协商为李雪龙做了专属假肢。经过八年的悉心照料,李雪龙如今重获新生,已经能够帮助照顾院内其他行动不便的老人。为流乞老人落户取名 让爱不再流浪

家是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对于流浪在外10多年的马大娘而言同样是如此。马大娘在街里漂泊多年,冬日里睡在楼道里,一次因寒冷难耐在楼道里生火被居民举报,就是这一次让马大娘遇到了她的“救星”常建飞。常建飞在得知她流浪多年无人照顾的窘境时,第一时间联系民政救助站,通过多种途径仍未找到大娘的家属后,便将她带回了敬老院。因为马大娘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的身份,为了更好的收养照顾老人,常建飞带她去金宝屯镇派出所重新落了户口,通过和民警们一起估算年龄,最终以党的生日定为大娘的生日,又以朴实又容易记的马大丫为其取名。就这样马大娘彻底结束了她的流乞生活,从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除了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变化外,常建飞还经常与老人们交心谈心、帮助排解忧愁烦恼,组织老人们扭秧歌、看电影,联系各地的文化文艺志愿者来院内表演节目,使老人们身心愉悦,感受大家庭的温馨。10年来,常建飞舍小家、顾大家,陪伴着老人们、照顾着老人们,在他心中,敬老院是他最牵挂的、也是最放心不下的“家”。在敬老院这块小天地里,常建飞用自己无私的爱,温暖着老人们的心房,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