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来源:通辽日报
从教近20年,他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倾注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除了带领学生开启科技项目外,他还亲手研制和辅导学生制作具有开拓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发明、小制作,先后获得63个国家级、301个自治区级奖项。他是一名教师,更是学生科学梦想的“引路人”,他就是“最美科技工作者”——通辽第五中学科技教师樊志文。
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辽第五中学成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樊志文工作室”,为青少年提供了寓教于乐的科技活动场所。樊志文工作室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自编了多本校本教材,分散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工作室全天候开放,并保证科技活动和科普活动天天办、科技讲座周周有。活动中,樊志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争使每一位参与进来的同学能学有所获,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财富。
“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分享前沿科技成果在工作、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在大课间、晚自习甚至周六、周日、寒暑假,都会乐此不疲地搞科研、做实验。开展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樊志文说。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樊志文还担任多项社会兼职工作。他经常组织带领学生去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辽地区西辽河流域、草原沙化地区、盐碱化地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对土壤、水质的污染、植被破坏的严重性,并进行了多次试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处理措施,为科尔沁草原生态恢复、环境改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把课堂搬到校外,学生们能从社会、大自然中汲取自身发展的力量,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对‘美’的欣赏能力。每到一处,我们都会为学生讲解、答疑,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樊志文说。
樊志文几乎每天都在忙碌着,但这样的生活反而增强了他踏踏实实、诚诚恳恳、不计报酬、全心服务师生的热情。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以自己的勤勉敬业、认真负责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从教近20年,他先后荣获通辽市优秀共产党员、通辽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教师创新成果十佳奖、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名师等荣誉称号。资助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2019年在第2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说课大会中荣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开展了改进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智取硬币、自制电风车、静电除尘、自制简易火箭等100余项探究活动,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电脑课件编程和探究实验等100余项科技小发明作品。
樊志文的学生在获奖感言中写到:“樊老师每天早来晚走,寒假、暑假为我辅导、集训实验、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特别是在参加省级决赛和国家级决赛前,樊老师天天加班为我辅导、集训,才换来了我今天的成绩。获奖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肯定,它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信念,‘梦想总会在勤奋的天空绽放’!”
奋斗进取正当时,科技铸就中国梦。樊志文担负起投身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先锋、科学普及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的排头兵。
记者 张宇曦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