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八年文艺女兵的美好回忆

2022-01-27 来源:


2.jpg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事情,有些犹如过眼烟云,倏忽即逝。然而,吴彦波对自己8年军旅生涯却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每每回忆起那段往事,就是点点滴滴,都感到很甜、很美、很幸福。

13.jpg

戴上领章帽徽的不眠之夜

在家庭艺术氛围熏陶下,吴彦波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学校一直是宣传队骨干。1970年10月的一天,在少年文化宫演出的她,被台下前来特招文艺兵的军人看中。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满怀欣喜!

12月18日,一脸稚气15岁的吴彦波带着向往与美好,跟着接她的铁道兵九师政治部黄福升干事,从沈阳坐了6个多小时火车终达锦西驻地。在走进师

机关一楼大厅时,一脸严肃的黄干事手指右侧说:“这边是特务连,你要不听话就把你送这关禁闭!”她第一次听到“特务连”、“关禁闭”这两个词语,着实有点怕害。当上到二楼时,黄干事又对她说:“这是司令部,你要不守纪律,他们就会把你送回去!”这让懵懂的她心里更为紧张。上到三楼,黄干事说:“这是政治部,宣传队在左侧,你以后就在这儿了!”说罢,脸上突然露出顽皮的笑容。直到这时,被吓得不轻的吴彦波才长长吁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

当时,师宣传队全班人马正在北京演出京剧《红灯记》。她在机关没呆几天,就被送到大连参加新入伍女兵训练。不到一个月,宣传队返回,她也随之入队。这天,在热切的期盼中,她终于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正式成为一名令她一生都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文艺女兵。这一刻,是她最为兴奋、最为激动,但在不熟的队友面前,还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

 晚上,躺在大通铺上的吴彦波,仍兴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她悄悄地穿上军服戴上军帽,溜进了排练室。对着镜子转来转去的自我欣赏,并变化着表情做出各种姿势。此时,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漂亮、最荣耀的女孩,自我陶醉得没完没了。班长唐丽萍一觉醒来,发现吴彦波不在,披上衣服推开房门一看排练室灯亮着,就知道她在那里。可被叫回后的吴彦波,兴奋程度丝毫未减,她把叠好军服和军帽放到枕边,在漆黑之下手抚摸着领章和帽徽直到天亮,一夜未合眼。

“全副武装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就到市里照相馆照了相。盼到半个月就急着去取相片,可还未拿到照片就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我发现自己相片竟被这家照相馆摆在了橱窗里,还放得好大!”吴彦波兴奋地说。

10.jpg

引发台下哄笑的尴尬演出

  师宣传队从北京返回后,马上要下部队巡回演出。因演整出戏的主要演员戏份很重,队里就决定分AB两组,吴彦波在B组饰演李铁梅。在排练《红灯记》的同时,还排练一台综合文艺节目,如反映军民鱼水情的小舞剧,反映军民共建的独慕话剧,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族舞蹈,以及坐唱、对唱、二重唱、表演唱等短小精悍的节目。吴彦波与所有队员一样,也身兼多个角色。经过短期的排练,宣传队就奔赴一线演出了。

那个年代,舞台演出服大多都是绸缎的,面料很滑,腰不能用皮带,只能用一根较细的松紧带。当时的吴彦波比较瘦小,穿的演出服有些肥大。为此,她每次演出都用好不容易找来的一条布带系一下,可这根布带很长,又舍不得剪短,就打个花节以防露出来。

一次,宣传队在44团一个连队露天舞台上演出,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来了不少,场面很大。可到后半场铁梅和李玉和对戏时,台下突然哄堂大笑,台上吴彦波两人也不知发生了什么。这时,只听边幕有人喊:“裤带掉了!”。完了,完了!吴彦波下意识地用手摸到腰部,暗喜裤带还没掉,只是系的花节开了,两根比上衣长很多的布带在膝盖处晃荡。别看她小小的年纪,还有点舞台经验,不漏痕迹的把布带一点点地掖到腰间,总算坚持演了下来。

演出结束撤台时,吴彦波一句话也没说,心里非常害怕,觉得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是躲不过去了。果不其然,队里连夜开会,首先是她深挖思想根源,做深刻自我检讨。然后,她还要接受每个队员的轮流“轰炸”。那天晚上,她躺在帐篷里的床上,用被子蒙着脸,不知哭到几点。反正第二天大家都见她两只眼睛又红又肿。

吴彦波严肃地说:“舞台上出现这样尴尬的事儿,作为任何演员特别我还是个女兵更不愿意看到。这一教训也真的让我长了记性,从此再未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7.jpg

营区行踪诡秘的贪吃馋猫

“我在宣传队中,还有个“小馋猫”的美称呢!”她告诉我,那时部队战士伙食主要是高粱米和小米。高粱米煮出来的饭是一粒一粒的,硬得几乎得一粒粒地咀嚼;而做的小米饭往往是一团一团的,黏糊得噎嗓子。偶尔,炊事班将两种米掺杂做成“二米饭”。可时间长了,她也不爱吃了。

一天午饭,她从未有过的一次“细嚼慢咽”。见大家吃完也随着人流走出饭堂,可她却悄悄地溜进军人服务社,买了一斤饼干,分装两袋,并分别放入两个裤兜。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宿舍。上床后,她麻利地将一袋饼干塞进傍边小姜的被子里。接着,她俩都把被子拽过头顶,和大家一样进入雷打不动的“午睡”。为避免发出“咔咔”的声音,她俩将饼干在嘴里转来转去地让其慢慢变软,然后再一点点地往下吞咽。一个中午,两人将一斤饼干全部吃完,心里那个美呀!

1972年,宣传队随师机关搬至赤峰。很快,吴彦波这只小馋猫就发现了新大陆:不远处有一个饺子馆,一层四张桌子,每天中午几乎是坐满的;但二层有一张桌,基本是闲置的。打这以后,她十天半个月就带这个那个的女兵来到饺子馆,美美的吃上一盘牛肉大葱馅水饺。吃饱了,还像没啥事似的回去午睡。

有时,她只要见中午又是高粱米饭或小米饭,就给几个女兵传递眼神,装模作样的吃点,然后就溜走,到街上买块酱牛肉,回来躺在床上,蒙着被一条条地撕着吃。就是冬天的晚上自由活动,有时她还约上两个女兵,穿上军大衣上街“闲逛”。看见九分钱一个热乎的熟鸡蛋,就买上几个揣在大衣兜里。当走在没人的路上,拿出鸡蛋往大树上磕一磕,剥掉皮就吃。后来,她们索性买回生鸡蛋用电炉子煮着吃,而每次都在楼梯口安排个放哨的,只要听到两声“咳嗽”,就马上拔掉电源,一次次的“化险为夷”!

还不能不说,每到星期天,炊事班就给回族女兵小穆单独炒一盘菜,不是辣椒炒羊肉就是辣椒炒牛肉。开始的时候,吴彦波在小穆谦让之下只是尝尝而已,可后来却尝出了味道,与其“平分秋色”。“多逗啊,多好玩啊,一想起这些馋嘴的事儿,我就想笑!”

3.jpg

野营拉练路上的惊魂一幕

“那是1971年岁尾,我听到部队要搞野营拉练的消息,就特别好奇,觉得一定很好玩!”第一天,吴彦波一路欢声笑语,还跑前跑后地打着快板连说带唱的做行军鼓动。

第二天的行军路上,她的脚被磨得起了大水泡,钻心的疼。在队员往队伍前做宣传时,她却一瘸一拐的掉了队。好在被医疗车里卫生员发现,及时把她拉送过去,没耽误事儿。卫生员还给她处理了脚泡,并涂上药包扎好。第三天,脚泡已好的她,仍继续跟着拉练。可当她随队伍快要到达一座山顶时,猛然发现面前有条半米多宽的沟壑,再侧弯着身子往下一看,天啊,简直就是万丈深渊。十几岁的她,身上背着背包,背包上还有件军大衣;肩膀上还斜挎着书包和水壶。身背这么重的东西要从此处跳过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顿时,她心跳加速,两腿发软,身子还左右摇摆的站不稳,一旦倾倒都有掉下去的危险。就在这时,暗中保护她的潘队长迅速返回两步,一把拉住她的一只手,高声说:“别往下看,拉紧我,用力跳!”随之,她眼睛一闭一睁地就过来了。

“现在想起那惊魂的一幕,我都后背发凉!”吴彦波如是说。

意外发现厨展的两幅艺照

1973年夏季的一星期天,吴彦波和姜喜梅到市里购买生活用品。突然发现一座大楼一层的橱窗里展示好多艺术摄影图片,便好奇地走过去欣赏一番。

可看着看着,她俩却无意中看到了自己的两幅艺术照片。她俩趴在地上摆弄抢的那幅命名为《互相帮助》;吴彦波给姜喜梅倒水的那幅为《友爱》。这可把她俩高兴坏了,买完东西就返回部队找政治部冯干事索要照片。

那还是几个月前一个星期天,早饭后吴彦波正准备洗衣服,唐班长告诉她叫上姜喜梅,去找冯干事接受任务。当见到冯干事,只听他说:“你俩打上被包,背上水壶,带条毛巾,在楼下大门口等我。”具体啥事儿,还是一头雾水。

原来,冯干事要创作几幅能体现野营拉练场面的艺术照片。当来到师部后面不远的一个山坡处,他先让一同前来的10多个男兵排成一行,在坡梁上来回走了几遍。接着,便开始导演她俩坐在坡道旁边,并摆出这两种姿势与动作。这时,又让男兵队伍在她俩身后行走做背景。很快,拍照任务完成了。

据冯干事讲,这两幅照片在全军摄影艺术展上还获了大奖,并刊登在解放军画报上。吴彦波也认为这两幅照片,是她8年军旅生涯最理想的照片,至今还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每每翻看都勾起她好多青春的回忆。可她未跟冯干事告别就失去了联系,现在想感谢都找不到他,深感遗憾!

8.jpg

基层劳动锻炼的满满收获

按规定,师宣传队所有队员,每年必须下连队劳动锻炼一个月。小小年纪的吴彦波,对每次劳动锻炼的机会都非常珍惜,并有不小的收获。

1975年,吴彦波随宣传队到41团9连劳动锻炼。连队安排男队员与班里战士轮锤劈石,而女队员则用手推车运石渣。这对娇生惯养的女兵尤其身单力薄的吴彦波来说,每推一车石渣,都要使出全身的气力,干一会儿就累得汗流浃背。

没见过女兵的山沟战士们,早就想一睹为快,而今还劳动在一起,更是兴奋不已。休息间隙,吴彦波及女兵们与战士们围坐一起,讲笑话、猜迷语、做游戏。随着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战士们的一身疲劳也烟消云散,干劲更足,施工现场处处呈现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一天吃罢晚饭,回到帐篷里的吴彦波,不知哪来的雅兴,提议让女兵们报一下吃馒头数量。结果,每人在喝一大碗豆浆的前提下,最少的吃4个,最多的吃6个。而每一个人的报数,都引发一阵笑声,吴彦波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女兵们均把目光盯在吴的身上,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那你吃了几个馒头呀?”“我,我也是6个!”顿时,女兵们又笑作一团!笑声穿透帐篷,荡漾在军营的上空!

到了周末,寂寞的小山沟变得格外热闹。此时,操场上宣传队男队员与连队战士正在进行一场篮球赛。场外的两支啦啦队,战士们的助威声震耳欲聋;而女兵们也不时地发出阵阵呐喊声。此时比赛的胜负已不重要,而女兵们的参与就让战士们无比的开心与快乐。

球场散去,吴彦波及女兵们便纷纷跑到战士们的帐篷,抢着帮其洗衣服、刷鞋,还时不时地的哼上几句。她觉得这里战士生活太枯燥,自己应尽力给他们带来多一些的欢乐。在此期间,她还与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士无拘无束的聊天,有时她学说战士的一句方言,就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吴彦波和另外两个女兵得知某班长写了一手好字,就跟他教写钢笔字。帐篷里哪有桌椅呀,她们仨就齐刷刷地趴在大通铺边上,认认真真地跟班长学怎么下笔、怎么转折,并不时发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使整个帐篷里充满了欢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月的劳动锻炼结束了。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连队举行了联欢会。女兵们队还演出了独唱、小合唱、舞蹈等节目。临走时,战士们依依不舍。车开出很远,还挥舞着军帽道别。

这时,吴彦波哽咽着说:“时间虽短,我们与战士们却结下了友情,而是那么真那么深,太珍贵了!”继而,她又说道:“在我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年龄,每一次下部队劳动锻炼,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都是对自己意志的一次锤炼,为我人生导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jpg

长达七年考验的纳新党员

吴彦波人小志不短,积极求上进。入伍不长时间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第一次讨论她入党,给其最多的意见是:“开会时搞小动作,有时说话。”“走路总爱搂着别人的脖子,或拽着别人的胳膊,学生气十足。”“还总爱哈哈大笑。”而每次都是因为这个,总过不了关,继续接受党组织考验。由此,她每次都会哭鼻子,情绪低落好几天。而越是这样就越让人说她“耍小孩脾气,不成熟”。在她当兵的第7个年头,党组织将她纳入了党员队伍。

吴彦波笑了笑说:“人的性格很难改,到现在我还有以前的现象。但长达7年的考验,确实让我逐渐成熟起来,并锤炼了我的坚强的意志,给了我一身的正气!”

11.jpg

奔赴各地演出的艰辛困苦

随着铁路修建的不断延伸,九师所属部队的驻地也随之变化。由此,宣传队演出的足迹遍布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而宣传队每到一地,还要为当地群众慰问演出,这让吴彦波及队友们不仅大开眼界,还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

在锦西。吴彦波第一次参观了海军基地,也第一次看到大海,还与姐妹们穿着部队白色大短裤和半袖衫难为情的下海游泳,连喊带叫地抓乌鱼;在鞍山,她住过当年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下榻的东山宾馆,还游览了尚未开放的千山;在哲里木盟,她第一次看到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畅游了辽阔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她还在通辽市里还买到了6元一斤的大红色羊绒线,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并给即将结婚的三姐织了一条毛裤;在贫困辽西地区,她及女兵们还获得新的“美称”,一个10多岁男孩兴奋地向她们大喊 :“解放军妇女!”

女兵,就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为军营涂抹上一道靓丽的光彩,而走在大街小巷上也会惹来羡慕的目光。其实,她们光鲜靓丽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与困苦。

宣传队经常长途跋涉坐车下部队演出。吴彦波及姜喜梅都有严重的晕车症,每次乘车前,她俩都要到炊事班拿块咸菜,用风湿膏貼在肚脐上,并吃上晕车药。尽管采取这些预防措施,还是要上演一场晕车冠亚军争夺之战,有时将绿色的胆汁都吐了出来。

吴彦波还记得,1972年8月去盘锦农场演出,队员乘坐的大客车和拉道具的解放车都陷进半路的泥里。等找来拖拉机拖出车再到农场,已经是下半夜3点多了,不仅饿得饥肠辘辘,还被蚊虫叮咬无数个包。

一年冬天,宣传队为驻在奈曼旗的一个连队和当地群众演出,也是在外面临时搭的舞台。尽管三面有军用帆布围着,但身着单薄演出服的女兵们,怎么抵挡住那刺骨的寒凤。在后台待演时相互抱着取暖,上了舞台就冻得嘴都不听使唤,更是上牙直打下牙。

 1974年11月的哲里木盟,也是寒气袭人。可好在宣传队连续3场的慰问演出都在剧场里。可是,第二天下午3点开始化妆时,吴彦波的牙却突然疼了起来,疼得连晚饭都吃不了。接待负责人很快联系来一位30多岁的女医生,及时给她服用了止痛药。虽有所缓解,但还是疼痛得难忍。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走上舞台与女兵们给观众献上一支精彩舞蹈。“我还记得,那位女医生一直在后台陪着我,还给我按摩,当我回住处休息时才离开,真的谢谢她!”

记得一次春节前,宣传队到大兴安岭加格达奇驻地演出,那冷得更是“美丽冻人”。“就说上外面的厕所吧,真愁人啊,我们女兵无论白天晚上,憋不到一定时候是不能轻易去的。而去时要找同盟军一起行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完事了提起裤子、抓着皮带就往回跑!”说罢,吴彦波捂着嘴“咯咯”笑个不停。

“8年军旅生涯,有烦恼、有痛苦、有泪水,但收获最多还是快乐、友情、历练,使我受用一生,所以我非常留恋穿军装的那段青春年华。我骄傲,我是一名军人;我自豪,我还是一名文艺女兵!”吴彦波动情地说。  作者:李树果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