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来源:通辽日报
“太感谢检察院了,要是没有这笔司法救助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6月30日一大早,一手拿着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一手握着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彦春的手,司法救助申请人霍某某话语激动、连连道谢。
一年前的一场大火使霍某某家产损失殆尽、全家陷入困境。面对审判机关对该案犯罪嫌疑人涉嫌放火罪作出不起诉的决定,霍某某走上了上访之路。来到市检察院,王彦春与他面对面交流,从案件事实证据和处理依据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承办检察官根据事实依据和相关规定推动检察机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帮助其成功申请到5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
霍某某的经历是我市检察机关倾心化解涉检信访案件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市检察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坚决落实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和市委化解信访案件的部署要求,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重要抓手,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坚持检察长带头,积极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充分运用“四大检察”职能和“十大业务”,用情用心用力帮助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切实用检察机关的“辛苦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谱写了“枫桥经验”的通辽检察篇。
开门接访搭建检群“连心桥”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往往属于历史遗留,时间跨度大、处理难度大、花费精力大。视之如烫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破解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本人遭受这样的事情,走投无路、状告无门,你会怎么想、你能怎么办?”在检察机关内部会议上,王彦春语重心长地对全体检察官说,“我们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坚持换位思考,把上访人当成我们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拿出暖心、真心、诚心帮助他们解决信访问题,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全市两级检察机关积极行动、勇于探索。为畅通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检察机关一改过去来访群众由值班检察官接待、群众上访才接访的传统模式,敞开大门主动接访,常设3个检察室专职接访,切实让信访群众“状告有门”。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信访事项,市检察院探索推行“点单式”信访服务,通过在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上公布检察长、院领导、检察官接待日程表,实行预约“点单式”接访,方便人民群众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接访人员,让信访群众方便信访。“大门”一开,涉法涉诉信访群众闻讯而来。“这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也是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任务。”面对可能徒增的信访总量,全市检察机关不躲不绕,于6月7日至11日组织开展了“人民群众接待周”活动,通过及时对外发布集中接访公告,公布地址、意见箱、网络举报信箱和接访检察官,派出检察院中坚力量集中接访,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接待人民群众来访187件251人次,其中两级院检察长接待54件81人、领导班子接待64件89人,被接待群众满意率达到98%。
往日冷清的检察院接待室热闹起来了,入门时信访人沮丧的神情出门时换成了满意笑脸。简单的数据、信访人心情变化的背后是检察机关不简单的作为。“我们为什么来这里?一是检察院的门打开了,二是我的事检察官依法依规帮我解决了。”检察机关不走形式、不摆样子,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换来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许。
领导带头包案发挥“头雁效应”
涉法涉诉信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老大难”,该如何破解?“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全市检察机关把领导接访作为解决难题的有力举措,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工作。
“您好!我是通辽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彦春,今天由我负责接待您。您请坐,喝点水,把想反映的情况告诉我,咱们慢慢说。”王彦春检察长热情地招呼来访人入座。“没想到今天检察长亲自接访我,这件事是这样的……”来访人激动地说。3月31日下午,王彦春检察长一上班就来到市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听取群众诉求。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年初以来,市旗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按照《通辽市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检察长预约接待制度,落实“新官要理旧账”,对重复信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中央八巡、高检院移交的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市旗两级院领导当面倾听来访群众诉求,亲自处理在当地有影响、案情复杂的涉检信访案件,有力推动全市检察机关化解涉检信访案件工作扎实开展。
为推动工作责任落实,检察院党组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与各旗县市区检察院面对面、点对点现场调度,针对接待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持续用力,形成“一把手”总体负责、分管检察长包案指导、员额检察官具体办理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落地、工作成效扎实。
强化办理质效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主动接待信访是第一步,关键是把信访事项解决到位、让信访人满意。市旗两级检察机关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着力打出信访化解组合拳,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做到案结事了。
坚持网上网下同发力,及时在检察长信箱、12309网上服务热线,快捷收集网上群众舆情信息及民众呼声,服务群众网上网下同发力,形成“人民群众接待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注重源头治理,开展“矛盾早化解、解决在初次”活动,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涉法涉诉问题,做好审查甄别、释法明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属于尚未依法终结的,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受理办理,符合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对已依法终结的,做好信访人教育疏导、帮扶救助、矛盾化解工作。
加强反向审查,推动源头化解。对信访积案和由普通信访转化为集体访、闹缠访、极端访案件进行反向审查,从个案到整体,分析、发现执法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瑕疵,深入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对理出的问题和瑕疵不护短、不遮掩,做到源头治理、有错必纠。
开展质量评查,对“案结访起”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评查结果向办案检察官和办案部门反馈、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对于典型案件进行通报,积极开展“无访”先进个人、集体创建活动。
落实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撬动”社会多元化救助,充分彰显人文关怀。截至8月底,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5件42人,接受百姓赠送锦旗10多幅,共计发放救助资金157万元。
经过全市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今年1至8月,全市检察机关共接待各类群众来信来访 972件;对2018年以来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全面梳理、依法分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新接收涉法涉诉信访线索148件、化解103件;全部办结自治区检察院移交的29件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化解中央第八巡视组22件信访事项,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信访为民永远在路上。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继续从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案件入手,解决信访大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检察温度就在身边,把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辽检察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张红丽
责任编辑:孙枫
校对:塔娜
审核:阿古达木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