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来源:通辽日报
81岁的芙蓉老人把家里祖传的大缸淘汰了。如今,看着院落里闲置下来的这口缸,芙蓉没想到,今后的日子真的再也不需要这口大缸了。
嫁到查干台那年,芙蓉26岁。
芙蓉记得,出嫁当天,母亲叮嘱,眼里有活,手脚勤快的媳妇受婆家待见。查干台嘎查是库伦旗深度贫困村,位于先进苏木最南端,与辽宁接壤。村子不大,也就不到二百户人家。小村周围除了山丘,就是荒漠,能供耕种的土地也就巴掌大那么一块儿。嫁过来后,芙蓉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穷日子,白花花的盐碱地,种下一粒种子不见得能产出一粒粮食。
种地难,吃水更费劲。干旱缺水,村里要打出一眼井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时候,公公天天去挑水。过了门,手脚麻利的芙蓉就接过这副扁担。
“挑水要翻过门前的小山坡。每天四五点钟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挑水,人吃马喂牛饮,来来回回地挑上六趟才够用。挑水,不但要有臂力和脚力,还得讲点技巧。”
提起挑水吃的日子,老人习惯性的示范着。
“桶,用力地抛进井里,水一满,必须直直地提上来。扁担两头,一头一只桶,人呢,一蹲、一站,居中挑起扁担,大步向前走,不得回头、不得停歇。每每到家,滴水不溅,两只桶,都是满满的,看了就开心。”
说着,老人嘴角泛起一抹微笑:
“要是赶上雨天雪天,就不行!呜!走得慢,中途又常停顿,桶里的水,边走边溢,越溢越少,回家一看,只剩半桶。最糟糕的是稍不留神,连人带桶滚下山坡。”
“听公公说,这口大缸还是爷爷那辈儿留下来的呢。”每天要保持水缸里水满满的,如果听到婆婆用水瓢刮缸底的声音,芙蓉立马脸红到耳朵根。聊起这些琐琐碎碎的陈年往事,老人汉语间或蒙语,谈兴极浓。
时间来到了2012年,当时库伦旗投资将近50万元,在查干台嘎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打了一眼80米深机电井,配套井房等设施,建高位水池一座。
“鸟枪换炮了!”出水那一日,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吃水不再难了,不少人家把水缸当做猪食缸。芙蓉觉得还是不踏实。果然,没几年,水流越来越细,还经常断流。吃水难,又成了村民们的头疼事儿。
2019年7月初,库伦旗水务局在饮水安全工程排查中发现,该村集中供水水源井水位降至井底,水泵无法继续抽水,供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农牧民的用水需求。
为保障村民饮水安全,消除饮水安全隐患,让群众喝上“健康水”、“安全水”, 库伦旗水务局争取扶贫项目资金9.82万元,实施了查干台嘎查饮水安全修缮工程,根据项目区现有地形,深层水质良好等特点,选择在地势低洼处新打60米深水井一眼,配套井房、水泵等设施;重新铺设管道130米,将输水管道直接连接至原有供水主管道;同时对高位水池进行维修,采用直供方式供给村民生活用水。
芙蓉老人说,过去,吃水困难是个头疼病,即使有了机井不再从井里打水,也要一年四季一挑一挑地往家里挑水,然后存放到一个大缸里留着用;后来,水龙头接进厨房,因为经常断水,还得存一大缸水省着用……
芙蓉挑了一辈子的水,儿子刚会走时,就跟她爬上小山坡挑水。孙子有娃的时候,老太太说,这辈人的命多好,自打出生,看到的山都是绿的。
据了解,库伦旗农村牧区总人口15.0144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79户,3797人,农村牧区供水总人口13.7621万人。实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共投资9701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399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22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66处,其他形式(供水点)12处,有效的改善了全旗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嘎查村或小组为单位供水,以中层地下水为水源(井深80—150米),采用恒压变频供水设备或高位水池形式供水,经过主管道和入户管道将自来水送入村民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一般在村民院内打井,以30米深地下水为水源,配备潜水泵一台,输水管道直接入户,吃水方便了,而且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记者 康桂君
责任编辑:塔娜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