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回眸十三五】通辽市弘扬“蒙古马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10-09 来源:通辽日报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勤劳的通辽人干事创业就像这草原上的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让小康的梦想成真。五年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转化为推进通辽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将“六个通辽”建设与“五大产业集群”培育紧密融合,通辽人民一往无前

工业是经济的核心,是发展的龙头,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快。五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之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通过五年时间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全市工业经济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逆势上扬。今年,市委提出了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东北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结合地区实际,作出了建设“六个通辽”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通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广大党员干部奋力书写新时代通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安有色镍基合金新材料项目工地

五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突出低成本、高技术、长链条、大循环,抢占铝产业绿色生产高端。积极探索褐煤综合利用途径,努力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闯出了用劣质煤发电、局域网供电、低成本电炼铝,长链条、集群化发展的煤电铝联营模式,创造了独具特色和极具竞争优势的“霍林河模式”。随着内蒙古锦联铝业公司铝板带箔项目、内蒙古创源金属高强高韧铝合金项目、内蒙古联晟新能源材料铝板带箔项目的引入建设、投产运行,我市将单一的煤炭、电力、电解铝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相互参股、资源统配,推动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支撑”。以风光火互补的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探索出了高载能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秘鲁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

蒙古和谊镍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厂区高大的厂房林立

通辽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年产量在650万吨以上,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一直以来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依托玉米资源优势,我市推动玉米生物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从淀粉到终高端产品加工的多条产业链。2019年,我市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09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9亿元、增长15.2%,占全部投资的46%。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1户、达到221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4%,利润总额增长11.5%。绿色农畜产品、绿色煤电铝、镍循环等资源型产业开发新产品9个,圣雪大成综合类医药产业一期、旭阳5万吨球形铝粉生产线建成投产,经安镍基合金一期18条年产120万吨镍铁生产线、联晟双零箔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新增和通过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4家、达到34家,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现代能源领域试点。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源怡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五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生物医药产业以蒙医药为主,坚持“药医食康养健”相结合,推动蒙医药政、产、研、学、用、媒一体发展,建设全国蒙医药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6户、达到104户,限上贸易企业新增52户、达到206户。铁路年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通辽机场年客运量进入百万行列。申通物流园、蒙王医药物流园一期工程、运达绿色农产品流通中心三期工程投入使用,维多利集团入驻运营,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自治区批复。奈曼旗王府博物馆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哈民考古遗址公园、草甘沙漠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景区景点提质升级,荣获“中国特色草原体验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开发区网红夜市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权分置”为突破口,以种养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农业节水模式全国领先,粮食产量稳居全区首位。通辽是国家粮改饲试点地区之一,我市不断加大粮改经、粮改饲力度,大力推广为养而种、以养带种发展青贮和饲草种植,为加而种、以销定种发展高效特色作物种植。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增牛稳羊扩猪禽”工程。种最好的玉米,养最好的黄牛,通辽百姓赶着黄牛奔小康的目标已经不是梦想。此外,还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战略,几十万农牧户在产业化经营中获益。如今,我市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杨朝东 

  责任编辑:塔娜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