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通辽这个示范造林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

2020-09-18 来源:通辽日报

9月6日上午,中国林学会组织多位专家对我市林业种苗站主持完成的“通辽市平欧杂种榛引种示范造林”技术成果进行会议评价并得出结论:通辽地区平欧杂种榛引种示范造林技术和模式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独创性和实用性,在通辽乃至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达4299万亩,现有防护林体系均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低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为解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优化治沙造林树种结构,在推进优良乡土树种治沙造林的同时,积极引进适合通辽地区立地条件的优良、高效树种。

科左后旗金宝屯镇铁建村瑞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400多亩土地种植平欧杂种榛。当下正是榛子成熟收获的季节,20多名来自辽宁省的工人正在采摘榛子。

“你看,这榛子长得多好,粒大饱满。”合作社理事长毕功生拿着一把榛子让记者看。合作社2013年引种平欧杂种榛,当年造林295亩,到今年发展到2400多亩。“进入产果期的榛子林,亩产榛子300多斤,按照生榛子市场价12元左右计算,每亩榛子可带来超过3000元以上的收入。”毕功生欣慰地说。

如今,合作社还在平欧杂种榛幼林期林下间作黄芪、防风等中草药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实现林草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林草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据市林草局治沙造林科负责人李向峰介绍,我市从2009年开始在6个旗县区引种平欧杂种榛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5%以上。通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引种的达维、平欧 110、辽榛3号等平欧杂种榛品种抗寒、抗旱、抗风沙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具有适生性强,经济效益好和病虫害少等显著特点,是适合在扎鲁特旗鲁北镇以南地区发展的优良树种。通过进行平欧杂种榛引种示范造林,我市研究总结了平欧杂种榛的引种繁育、造林栽植、林下间作复合经营等关键栽培技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体系,填补了通辽地区没有人工栽培榛子生态经济型树种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生态经济型树种种质资源。

目前,通辽地区平欧杂种榛引种造林推广面积已达4700亩。平欧杂种榛栽植3年后可结实产果,6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可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记者 邵南 管炜 

  责任编辑:塔娜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