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来源: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聊聊古代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今天我们分享的孟母,我认为可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单亲妈妈。
孟母被世人皆知,是因为“三迁”,然而作为中国儒学史上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的母亲,她可不仅仅是带着孩子找“学区房”那么简单。
孟母是一位单亲妈妈。孟子的父亲是一位落魄贵族,说是没落贵族,其实就是一位平民,而且因为生活所迫,还离开鲁国去别国了。更糟糕的是,孟子三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孟母就成了一位单亲妈妈。然而孟母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可谓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中国古代有“四大贤母”——亚圣孟子的母亲孟母、“徐庶进曹营”中徐庶的母亲徐母、欧阳修之母欧母,还有“结发留客”的陶母,排名第一的就是孟母。在《三字经》中也有“昔孟母 择邻处”之句,孟母是作为中国古代孩子的发蒙读物的《三字经》中,第一个出现的人名,只要上过几天学的人,都知道她的故事,所以作为中国古代贤母之首,孟母当之无愧。
有人可能会说,她的家喻户晓不就因为生了个伟大的儿子吗?不对,她不是生了一个伟大的儿子,而是教育出了一位伟大的儿子。不是儿子成全了她,而是她成全了儿子。我讲几个小故事。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这是孟母最为人所知的伟大事迹。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孟母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教育儿子,其艰难可想而知。最开始他们住在城北乡下一个坟场旁,每天都有人挖坟地、哭嚎,有吹鼓手奏乐。小小的孟子就学着他们,一会捶胸顿足地哭,一会吹拉弹唱。孟母作为一个没落贵族,仍想让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她说:“这可不是我儿子该学的。”于是带着孟子千辛万苦搬了家,来到城中的市场。
在市井街区,小孟子又学着那些生意人,不是学人谈生意,就学屠夫杀猪宰羊。孟母又说:“这可不是我儿子长大后该成为的人。”又费尽心力搬了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附近。学宫就是国家办的学校,每月初一十五都有官员来举行仪式,行礼跪拜。小孟子也就跟着学起了制礼作乐、打躬作揖。
孟母终于给儿子找到了良好的周边环境,这不就是最早的买“学区房”吗?孟母的眼光在当年可真是独到。她没法给孩子挑出身,可她用尽全力给孩子挑好环境。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习得的东西,对人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孟母,孟子怎会受到良好熏陶,从而成为儒学大家呢?
再说一个“断机教子”的故事。即使伟大如孟子,小时候也有贪玩厌学时。孟子上学后,有一天没到散学就跑回家里。孟母问他今天学什么了,他满不在乎地说,和昨天差不多。孟母听罢很生气,拿出剪子,立即把正在织的一匹布一剪两半。要知道孟母可是凭一己之力,靠女红针织养家的,剪断布匹不就是砸了饭碗吗?
孟子吓傻了,忙问母亲问什么发这么大火。孟母说,你荒废学问就和我剪断布是一样的。剪断了布匹就废了,而你不用心做学问,人也就废了。我含辛茹苦而你却不思学业,那干脆我也不织布了,我们一起破罐破摔吧!孟子本质上是个好学要强的孩子,听后深受震撼,果然发奋读书,终成儒学大家。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说“找学区房”是为孩子挑环境,那“自砸饭碗”就是严训导。孟母知道,孩子总有贪玩厌学的时候,如果母亲有慈无威,孩子就容易荒废学业。孟母知道做母亲特别是单亲妈妈,既要有菩萨心肠,又要有雷霆手段。这时候学要的不是春风化雨,而是壮士断腕、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正是这种看起来有些极端的方式,让孟子惭愧内疚,痛改前非。我们都说“慈母多败儿”,很多单亲妈妈更是把孩子宠溺成了废人。而孟母则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在那个女性几乎没受过教育的年代,有这种思想实属不易。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只说明孟母善于教导小孟子,那“从子之志”则让我们看到了孟母更大的格局。孟子成年后非常希望推崇他的儒家思想,然而他的主张在鲁国不太受重视,而陈国国君很赏识孟子,孟子就想去陈国发展,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顾。孟母看出儿子的担心,就主动就对孟子说:“作为妇人我只需做饭洗衣酿酒打扫,只有闺房内的修行而没有四方之志。现在你成年了,我也老了,你作为男子有志在四方的义,我作为妇人有我三从四德的礼。你既然有你的志向,那我就应该从你。你就去追求你的事业,让我来从子之志以守礼吧。”孟子听后豁然开朗,终于放下包袱,也学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学,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我们说为人父母要懂得体面地退出,这里孟母让我最感动的,是她真正地理解、支持儿子。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父母,抓住儒家“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规劝、束缚子女,剪断儿女的翅膀,也拉低了他们的天空。而在2000多年前,一个几乎没出过闺房、把一生都献给儿子的单亲妈妈,却深深明白儿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爱也不是束缚更不是绑架。
孟母看似只是一个用体力劳动艰难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但她眼里是有星辰大海的。于是她也努力让儿子跳出贩车走卒、引流卖浆的范围,看到星辰大海,从而也成就了儒家学说的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王鑫
校对:王鑫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