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来源: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毁掉了春节的喜庆,也阻止了学生安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读书、写字的平静。
初三、高三的学生尤为不易,在家学习一百天后,终于走进熟悉的校园,和相伴三年的老师同学一起准备迎接人生中的“大考”。
清代著名藏书家孙星衍有一副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春秋佳日”是师生济济一堂传道受业砥砺学问的大好时节,疫情对今年的你我而言,“春日”是在线上隔着屏幕相见;所以,疫情风险从二级降为三级,非毕业年级复学,站在教室门口,迎接许久不见的学生,才更懂得“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最难”之味。
湖北地区的非毕业年级至今依然“居家”学习。而就在前几天,北京疫情升级,晚上十点多看到中小学停学的新闻,十二点多接到学校的后续安排,起个大早,和每一个学生相视而别。对于初高三毕业年级学生,还没有做好告别的准备,就已经只好和母校、老师、同学挥手而别。
这一届毕业学生实在太难了,2003年的“非典”,是他们大多数出生的年龄,经历十年无人问的寒窗生活后,眼瞅着就要高考,却在高三下学期遭遇了“新冠疫情”,延迟高考一个月,在学校上课一个多月。穆旦在《赞美》中深情地起誓:“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我想说,“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学生们呵。”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先是迁到长沙,后来继续西行,在云南组成了西南联大,罗庸和冯友兰先生做了一首《满江红》作为校歌词,其中说“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却产生了一大批卓杰的科学家、人文学者,正是他们在风雨之中依然“刚毅坚卓”,依然砥砺前行,绝不放弃。
面对“风雨”,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庆历新政”失败,他也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一次出游遇雨,同行者都很狼狈,只有苏轼在雨中惬意地行走,他对待“风雨”的态度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张孝祥面对谗言,他写词明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唐朝诗人王昌龄在面对谗言的时候,也是写诗明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这些饱经沧桑和磨难的伟大心灵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清朝的郑燮在《竹石》中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个人选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即使路上遇到了坎坷和风雨,也一定要怀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从这些古圣先贤的文字里汲取前行的力量,参照他们面对“风雨”的态度,以期更好地走自己的选择的路。这一路,如果有人陪伴你去读这些古圣先贤的诗文,你愿意一起同行吗?
诚邀你携手同行。
责任编辑:王鑫
校对:王鑫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