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荷风送香气 心静自然凉

2020-07-08 来源:

小暑0.jpg

炎天暑月,火伞高张。仲夏夜的舞台,变得流光溢彩。今天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含义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小暑为小热这时天气开始炎热,虽说还没到最热,但是“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高温、高热、高湿的暑天即将到来。此时已是初伏前,到处是绿树浓荫,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过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此节气光顾大部分地区。

节气传说

“小白龙”回家说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农历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百索子”上屋说

民间还有农历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一说。相传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

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小暑三侯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其实这时节刮来的已是热风了(温风有可能是古人对温度感觉的形容词)。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唐·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鸷”[zhì] 指凶猛,这时节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开始飞出巢穴,开始捕食了。这一节气,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吃饺子

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吃伏面

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

晒伏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吃伏羊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责任编辑:王鑫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