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脱贫攻坚铿锵行 ——奈曼旗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06-30 来源:通辽日报

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奈曼旗843名驻村工作队员、2451名包户干部签下军令状,他们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打响了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1626386017670036.jpg

奈曼旗以创新突破的改革思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努力开拓一条“党建引领定向、产业培育支撑、多方同频发力”的致富增收路径,全力构筑“安心上学、安心看病、安心住房”的兜底保障体系,着力探索“产业发展+扶志扶智+兜底保障”的长远脱贫机制。

集中精力 尽锐出战

有着44万人口的奈曼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沙地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62%。曾经,这里贫困面广、程度深。到2014年底,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807户60141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9.3%。

精准扶贫之于奈曼,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是民生之首、更是发展之要,脱贫需下持久功。时至今日,从老哈河到青龙山,从田间地头到村头巷尾,奈曼44万干部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正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摆脱积弱积贫的命运。

多年来,奈曼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举全旗之力、集全旗之智,集中精力、尽锐出战,迎来了全旗脱贫“摘帽”的决战时刻。

“两不愁,三保障”是根本。帮,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要扶到最关键的点。

“两不愁,三保障”是根本。吃、穿的问题解决了,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也要同步跟上。

挪穷窝,拔穷根是关键。近年来,奈曼旗坚持“以产带迁”“以业促迁”,2016年至2018年,全旗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841户2554人、同步107户393人,安置方式为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建设11个安置点、948套住房。“谁能想到1万元能住到新房子呀,做梦也想不到!”2018年,根据政策,青龙山镇向阳所村脱贫户陈秀华一家分到了一套两室两厅100平方米的楼房。2019年春节前,陈秀华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她也更有干劲了。

坚持标准,“对症下药”,认真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

大沁他拉镇胜利村的王永柱,前些年被查出患有幽门梗阻,在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由于家里拿不出手术所需的10万元押金,就放弃了手术治疗。2017年,王永柱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健康扶贫政策的支持,2018年4月,王永柱花了8.6万元做了手术,他自己只花了3000元。手术后,王永柱的身体恢复的很好,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强了。

今年以来,全旗“先诊疗后付费”住院2054人(次),医疗总费用1829.22万元,核销1291.03万元,核销比例70.58%;为2018年、2019年21888人发放医保减免资金173.68万元。

有的放矢 精准施策

精准识别的目的在于精准施策。奈曼旗始终坚持“发展产业、保障民生、完善基础”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把稳方向,选对路子,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基,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实现稳定脱贫。然而,多来,奈曼贫瘠的土地难以孕育富民产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路径狭窄一直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为此,奈曼旗因地制宜、多元发展,2019年投入3.1亿元,实施59个产业扶贫项目进村,同时注重培育群众身边的当家产业。达木嘎筒村村民赵春云这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红干椒,去年种植15亩板椒收入3万多元,如期脱了贫。

奈曼旗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对象,建立起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保障“三个体系”。整合投入京蒙扶贫资金、就业创业扶持资金1800万元,鼓励扶持485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全年实现就业收入5500万元以上。

在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历史性战役中,应该永远铭记的,更有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的温暖阳光。通州区委、区政府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推动京蒙扶贫协作。围绕产业发展、教育医疗、残疾人就业、社会扶贫、招商、消费扶贫等领域,开展对接帮扶,情牵奈曼,爱撒草原,并与奈曼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从2017年至今,北京通州区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6亿元,慈善援助资金624.5万元,组织社会捐款捐物折资334万元。通州区11个乡镇和6个街道与奈曼旗15个苏木乡镇场全部达成对口帮扶协议。通州区21个村、9个社区与奈曼旗30个嘎查村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

扶贫帮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帮扶,从机关单位到扶贫一线,从企业家到大学生,全社会行动起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成为奈曼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脱贫攻坚中,奈曼旗坚持把“思想脱贫”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始终坚持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激活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多年来,为有效破除少数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奈曼旗将“精神扶贫五个一”工作机制的落实与新时代农牧民培育“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有机结合。2019年,开展教育培训近50次,累计培训7000余人次;开展“奈曼光荣榜365”宣传工作,每天宣传一个嘎查村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嘎查村先进模范人物600余人次;壮大全旗乡村文化文明志愿辅导队伍,已达到551人。

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医疗救助……一项项精准脱贫政策在地处沙海深处的奈曼落地生根,改变了昔日的贫穷图景,也振奋着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部美好都有理由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2018年,沐浴着党的阳光,奈曼旗14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5311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2.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底的8043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11304元,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目前,正是决战决胜全面“清零”的关键时期,奈曼旗各族干部群众依然披星戴月、走村入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王阳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