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陶渊明的“任真自得”

2020-04-23 来源:原创

564d4939c2004e31805d4bb8044b3128.jpeg

提起陶渊明,我们受初高中语文课本影响,印象中多是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正不阿之士,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但最近读了《陶渊明集》,才知道这位隐逸派的宗主,真是一位“任真自得”的陶渊明。

都说人如其文,比如盛唐的大诗仙李白最爱写豪情万丈的诗句,例如什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等。而无心做官、向往淡泊闲散生活的陶渊明,则在笔下尽力渲染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为什么在这里突然提到李白呢?因为李白正是陶渊明的崇拜者。

说回陶渊明,根据正史中的记载,他本名叫陶潜,字元亮,又叫渊明。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年的乱世,当时的北方已经是五胡十六国的时代,而偏安东南一隅的东晋也没能坚持多久,最后被刘宋取代。换句话说,陶渊明生活的年代不太好,不像他的崇拜者李白那么幸运,生在大唐盛世。东晋覆灭后,中国进入了南北朝,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战乱频频。一个人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就会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与之相当的印记。陶渊明也是如此。

根据《晋书》记载,他的曾祖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祖父是武昌太守陶茂,到了他这一代,也做过几个官,但无一例外,都不长久。我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能陶渊明的性格天生就不适合被困在庙堂之上。更何况,当时朝廷混乱,也算不上什么正经朝廷……史书上说他“少怀高尚”“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听一听这些个形容词,要是放在武侠小说里,基本就是一位隐居世外的得道高人。

但是不管在哪个年代,人都要混口饭吃。所以,因为太穷,陶渊明也是不得已做过官的。最开始做的是州祭酒,结果没干几天呢,就撂挑子跑了。后来又让他去做主簿,不干。接下来陆陆续续做了几个头衔听上去都还挺威风的官,比如镇军、建威参军等等,他做的最后一个官,就是著名的彭泽令。

彭泽在哪儿呢?就在如今的江西省境内。彭泽令也就是彭泽的县令。陶渊明只干了不到三个月,因为不想伺候前来巡查的领导,丢下官印就辞职回家了。放到现在,这就相当于裸辞啊。而陶渊明的“辞职信”只有短短一句话,也是青史留名的一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从此以后,“彭泽令”几乎就成了代指陶渊明隐逸之风的典故。有意思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官吏也做过这个官,他就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臣狄仁杰。狄仁杰当年被库吏来俊臣诬陷,被贬为彭泽令。

陶渊明辞官之后,就写了那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结果又因为这首词写得好立刻被征召为著作郎。开玩笑,刚刚才辞官的陶渊明怎么可能会答应,所以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而且为了防止之后继续被征召做官,他干脆谢绝了州郡官吏的拜访,专心只和乡野间的平民百姓宴饮作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陶渊明生平最大的爱好了,那就是喝酒。在竹林七贤里,刘伶爱酒,而且是喝到不要命的那种。陶渊明也爱饮酒,但他和刘伶又不同。陶渊明不是一个人抱着酒坛子大醉在路边,而是到处和亲朋好友酣畅宴饮。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有人邀请他喝酒,就算这家主人他不认识,也没关系,照喝不误,可谓乐尽天真

而且他喝酒喝很潇洒。当时有一个刺史叫王弘,想来拜见陶渊明,陶渊明大概是嫌烦,就一直称病不见。结果这个王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打听到陶渊明要去庐山,于是在半道上准备好了酒坛子,等陶渊明路过,就把他拦下来。陶渊明一见有酒喝,抱着坛子就在路边亭子里酣畅地喝了个痛快,等到这时王弘再出来见他,他也就开心地和人家欢饮一整天。

开头过,唐代诗人李白很崇拜陶渊明。李白也是个酒鬼,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山中与幽人对酌》,诗的后两句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里用的就是陶渊明的典故。

我们知道,古代文人雅士饮酒时一定要有音乐助兴。陶渊明也不例外,不过他跟别人还有点不同。因为他不懂乐理。但是他准备了一张素琴,这琴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没有琴弦。每次和朋友宴饮的时候,陶渊明都要抱着这张没有弦的琴假装自己在抚弄,而且一边抚琴一边高声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既然我已经了解了琴中的意趣,又何必非要拨弄琴弦呢?看看,这是何等逍遥的境界。也难怪就连潇洒不羁的诗仙李白,也为之倾倒了。

等到南朝刘宋元嘉年间,这位终身不愿做官的隐逸之士陶渊明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回顾他这一生,既没有竹林七贤放浪形骸,也没有王谢世家建功立业。历史上记载的他,是个动不动就辞官回家的隐士,爱喝酒,也常常因为找不到正经工作穷得叮当响。可是,他却是后世田园山水派的宗主,是隐逸之士向往的前辈。有人说,他并非无心于政务,只是因为官场昏暗,空有一腔抱负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以为了逃避现实,才终日与酒相伴。不过,陶渊明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已经不得而知了。只是,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正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才让我们这些后世的人能够有幸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高远淡泊的诗句吧?


  责任编辑:王鑫
校对:李响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