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 来源:通辽日报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一条主线,突出四个方面,抓好九项重点工作——坚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线,更加注重品牌打造、项目建设、品质提升和人才培养,突出抓好艺术精品创作、公共服务提升、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传承保护、文旅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文旅市场治理、广播电视安全保障、法治建设九项重点工作,推动文化旅游广电事业向规模化、优质化、绿色化转向,促进全市文化旅游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目标明确。
胡仁乌力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
深挖文化资源 推动艺术创作不断提升
2020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工程,继续打磨提升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进一步深化安达组合和“查干乐队”“双合乐组合”师承关系,提升全市专业乐队整体水平和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合作优势,以以演代训的形式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倡导适合乌兰牧骑演出的小戏小品的创排工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作品。完成《通辽史》和《科尔沁文化丛书》(4卷)年度出版任务,继续实施通辽市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为精品创作提供政策支撑。
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进一步推动全市文艺事业和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建立全市专业艺术创作人才库和表演人才库,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依托全区乌兰牧骑培训基地(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全市歌曲、舞蹈、蒙汉语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利用我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专业艺术创作队伍和表演队伍。
2020年,我市将举办文化系列品牌节庆活动。申办第二届内蒙古音乐节,扩大科尔沁音乐的影响力;举办哲里木国际版画节、全市乌兰牧骑艺术节和科尔沁原创歌曲大赛,协助市委宣传部完成电影《乌兰牧骑》拍摄工作,进一步提升乌兰牧骑品牌效应。
通辽市文旅重点项目座谈会暨签约仪式
开展惠民服务 推动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2020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成旅游“厕所革命”任务,做好市图书馆新馆、科左中旗和奈曼旗图书馆新馆开馆前对接工作。配合市城投集团推进乌兰牧骑艺术宫建设工程,为推进我市文艺的繁荣发展搭建优良载体和平台。开展旗县市区两馆和文化站室被挤占挪用专项整治,年底前旗县两馆面积基本达标。
深入开展“菜单式”“订单式”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戏曲进乡村”不少于500场,各级民间艺术团下乡演出不低于3500场。举办第三届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申办全区第三届广场舞大赛、自治区首届“科尔沁杯”安代舞大赛和自治区第二届科尔沁民歌大赛,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组织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建设。
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市群艺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启动市群艺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科尔沁版画走进沈阳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 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
2020年,我市将深化通辽地区“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研究,积极发挥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带动作用,打造西辽河文明“金色名片”。积极申报哈民遗址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推进通辽市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建立文物保护项目库,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协调上级文物单位对科尔沁区福巨古城和本市史前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市博物馆整体改造工程。实施金界壕(扎旗段)、(霍市段)抢险加固工程和开鲁县博物馆陈列布展等重点保护工程。
同时,我市将以推进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核心,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开展创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承办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开展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坊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贯彻落实《通辽市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系列工作,开设蒙古族非遗展示厅,开展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嘎查村活动,扩大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举办科尔沁叙事民歌研讨会及科尔沁民歌展演系列活动,协助市人大开展通辽市蒙医正骨保护传承条例立法工作。
——开发建设非遗数据库系统,继续开展蒙古语广播媒体资产抢救整理项目工程,不断完善数据库内容。
——推动非遗进景区活动,每个旗县市(区)至少确定一处条件成熟的景区,打造非遗进景区示范点,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
——开展乌力格尔保护传承工程。建立乌力格尔常态化演出机制,促进新乌力格尔、好来宝精品创作。举办科尔沁潮尔史诗学术研讨会。
——开展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制定出台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规范并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退出机制。
敖包相会的地方“通辽旅游”号冠名列车
打造产业项目 推动文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020年,我市将积极推动文旅产业项目发展。实施文旅企业“151”建设工程。重点扶持10家文旅龙头企业,培育5家规上文旅骨干企业,发展10家小微文旅企业,制定相关措施,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加强项目推进督查力度,启动建设“敖包相会”文化旅游主题小镇、推进科尔沁文旅德氏婚礼宫建设项目、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沿线景区提质升级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完成一批”。
继续推动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继续争取上级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科学引导有条件的嘎查村开展民宿,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出台并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落地实施。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更新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手册,确保年内有一批“大好高”文化和旅游项目落户通辽。
继续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借助京蒙帮扶战略实施,以文旅区域一体化资讯智能推广平台小程序为基础平台,将我市A级景区、博物馆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线上票务预订,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
推进文旅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出更多研学、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推进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景区,组织全市各专业院团定向创作一批适合文旅融合的演艺节剧目,整合专业院团及部分业余团队,以我市4A景区为重点,在旅游旺季进行驻场演出。推进成立通辽市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协会,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商品销售与展示中心,举办全市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大赛暨“科尔沁礼物”文创产品发布仪式,推进全市文创产品发展进程。积极创新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开发商业化运营演艺项目,鼓励企业建设旅游购物中心,打造集娱乐、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和蒙中药康养为一体的夜间购物消费街区。
赛马节
战略规划引领 推动文旅资源开发利用
2020年,我市将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对《通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南三旗(库伦旗、科左后旗、奈曼旗)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完成《通辽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辽市草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配合自治区文旅厅完成《环京津冀千里草原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
强化工作举措,全面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通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行动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今年将把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对旗县市区文旅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按照旗县市区先行、配套设施同步推进的原则,推进奈曼旗、库伦旗、霍林郭勒市、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开发区等开展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把握工作重点,加大高A级景区创建的力度。启动孝庄园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前期工作,推动珠日河、哈民遗址、乌旦塔拉五角枫森林公园、宝古图沙漠等景区争创4A级景区。同时,继续实施A级景区动态管理,对全市A级旅游景区进行复核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景区给予相应处理。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对开鲁县麦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科尔沁区烈士纪念馆、科左中旗巴彦塔拉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项目进行优化提升,打造我市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规范开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要求,严格执行国清组发〔2019〕1号和内节庆组字〔2020〕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节庆论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节庆论坛活动的举办规范管理,未经批准不得举办。重点举办“敖包相会”主题活动、“8·18”哲里木赛马节等活动,打造具有我市特色、文旅融合的节庆品牌活动。
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宣传力度,持续推进高铁宣传推介,赴高铁沿线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等东三省重点客源市场进行“乌兰牧骑演出+非遗展演+旅游资源介绍”宣传推介。积极与新媒体合作,重点宣传节庆活动、推介旅游路线、落实旅游优惠政策。
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围绕“环京津冀千里风景道发展规划”“通辽、四平、辽源铁岭四市区域合作规划”,在辽西、蒙东、冀北“5+4”城市旅游大联盟、蒙冀辽旅游区域联盟的基础上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打造区域联盟平台,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换、效益互享。
强化行业监管 推动市场质量提升
2020年,我市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举办全市导游员(讲解员)风采大赛和全市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提高导游员专业素质;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安全培训班,开展全市文化旅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增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举报投诉体系,在“五一”“十一”“暑期”“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导游员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用车监管,重点打击旅游产品的价格欺诈及无证开展旅游业务行为。加强对文化旅游企业、文物保护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重点文化、旅游活动的安全风险防控和监管,做好对假日市场安全巡查督查工作;与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检查,大力提倡文明旅游,确保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以行业监管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充分有效利用监管平台,依法对各级播出机构的频率频道和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广告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监管。在9个旗县市区建设26个“黑广播”监测点,将“黑广播”频率、内容、大致方位等通过移动无线网及时传输至监管平台和管理员的手机终端。认真落实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严格执行节目“三审制度”和“重播重审制度”,持续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防范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插播政治性及邪教音、视频。争取市政府落实通辽本地自办广播电视节目农村牧区公共覆盖工程运行维护和信号监测保障资金,督促旗县市政府尽快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里下达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专项资金。做好设备维护。加强广播电视设备运行维护和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强化广播电视户户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应急广播村村响设备维护管理,确保有效运行。强化广播电视技术培训,提升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按时完成中央和地方投资实施的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记者 贾雪
责任编辑:刘杨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