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来源:通辽文明办
张国玉:两厢牵挂 一样深情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博爱的心,不仅要养家,还要照鳏居的叔叔和“编外闺女”,即便这样,还要在村里帮助村民跟他一起养牛致富。
雪后初晴又霜降,玉树琼枝映如画。银装素裹的沃德湖畔炊烟袅袅,一户家人笑逐颜开、其乐融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家的男主人名叫张国玉,中共党员,蒙古族汉子,四十九岁的面庞已展露出历经的沧桑。
户口薄上的张国玉和其他人一样,有贤惠的妻子、父母双亲和两个儿子,但又和别人不一样,“特殊”的户口薄里多了对“父母”和一个“孩子”。
在80年代初,由于生活所迫,张国玉的叔叔把仅有的读书和娶妻机会让给了张国玉的父亲。爷爷去世以后,叔叔就被父亲接到了家中一起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张国玉谈婚论嫁的年龄,就在他新婚的第二天清晨,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早饭,张国玉不经的问:“我叔呢?咋不出来吃饭?”全家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叔叔去向,只有父亲闷着头猛抽烟。张国玉心里咯噔一下,猛然起身跑出去。等到晌午回来时,张国玉一手抓着叔叔的胳膊,一手抱着行李说:“你这么大岁数了!又没儿没女的,吃啥?喝啥?生病了咋办?”只见叔叔哽咽着说“孩子,我不想成为你的累赘啊!”说完不断用手擦拭着不停留下的眼泪。“咱们生活这么久了,你就跟我爹一样,你就继续住我家,我养你!”张国玉话音刚落,爷俩就抱头痛哭起来。就这样,张国玉家户口本上多了一个“父亲”。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2013年。“连桥”马海一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为了生存夫妻二人只能计划着赴沈阳务工。可是刚刚“断奶”的孩子怎么办?马海夫妻想到了热心肠的张国玉。于是两人抱着孩子来到了张国玉家中,马海语气深沉的跟张国玉诉说着夫妻务工和把孩子寄托在他家的想法,而身旁妻子则深情的望着怀中“孩子”,不说话一直流泪。张国玉看到此景,慢慢的接过刚满两周岁的孩子,斩钉截铁的说:“可心放我这儿,你两口子就放心吧!我会像对待亲生姑娘一样对待她!”说完马海夫妇泪如泉涌......
张国玉说话算数,他对待可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陪着她吃饭、聊天,给她买新衣服穿,也会在睡前给她讲故事!如今的可心已经八岁了,放学路上,她在张国玉的背上撒娇,也清晰的叫他“爸爸”。
原本“特殊”的户口薄里又出现了第二个“母亲”。岳母一直与小姨子夫妇生活,但由于小姨子夫妻外出务工,岳母没人照顾,得知此事的张国玉都没与妻子商议,自己驱车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中生活,虽然岳母不想给他再添麻烦,但却抵挡不了张国玉的执着!就这样,“特殊”的九口之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中的难处,张国玉都会咬咬牙扛过去!
张国玉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作为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4年以前,张国玉通过不断的努力,他的黄牛养殖已经小有规模了,看着自己慢慢鼓起的“钱袋子”,不觉的有些“焦虑”。“我自己富了不算富,让老百姓富起来才算富!”暗下决心的张国玉自发地外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反复的调研,他决定通过建立养殖合作社来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说干就干,他就白天跑手续、跑贷款,晚上找村民谈合作。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那年秋天,他成立了查日苏国玉养牛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张国玉主动承担起村里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措施,成功引领16户贫困户相继脱贫。
张国玉始终没有停下,服务群众的事还在一件又一件的上演,2016年的春耕已经接近尾声,但有几户的地还空着没种。于是张国玉主动来到村民白林家询问,白林一脸沮丧的看着他说:“老哥,别提了!这两年收成不好,欠了两年的种子化肥钱到现在都没还上,今年人家不赊账了!急死我了!”经过询问,村里跟白林家情况一样的还有白全山等9户。这可咋办?不能眼看着村民们的地撂荒啊!心急如焚的张国玉就找种子化肥经销商,偷偷的跟他商量,自己给他们9户做担保,先把眼前的难题解决!之后,张国玉为这9户村民送去了种子化肥,然后还开着自家的免耕机帮助他们耕种。就这样,一帮就是三年!
张国玉对待家庭和群众的深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今我也身为人夫、为人父母,但却远不及他那般深情,对待群众也远不及他心怀博爱。在家人口中张国玉是顶梁柱,在群众眼里他是“老大哥”,而在我心里他如参天大树般遮挡风雨,又如俊俏山峰般威严耸立。
刘子群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