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来源:通辽文明办
马梅花,女,蒙族,1958年12月份出生,现年60岁,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
在科尔沁街道滨河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就是纯朴善良的特困户马梅花的家。马梅花家住的单元,楼上楼下基本都是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虽然只是简单的邻里关系,但是其他家有事情、马梅花从来都是二话不说主动帮助,她的行为在社区内传为佳话。
马梅花居住在滨河社区,她是位楼组长,十几年的楼组工作中,她热心为楼组居民提供服务,跑遍了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主动传达居委会自治工作方面的要求。马梅花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思想进步,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马路上,在小区里,经常看到她那弱小的身影。马梅花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热忠于助人为乐,在敬老爱老为孤老排忧解难方面成绩尤为显着,事迹如下:
有一对孤老,妻子叫韦羡韫十几年卧床不能下楼活动,丈夫叫孙光华脑梗后行动不便,两人在生活上都无法自理。在街坊四邻的帮助下解决了一日三餐的饮食问题,但是,看病难的现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居委会发动居民自愿与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结对,为老人办实事,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马梅花知道后,积极主动与这对孤老结成对子。她讲不出深刻的大道理只说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我也会老的,现在能帮助别人时,不能推迟,而且要尽心尽力”。一年多来,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推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一星期要去医院二三趟,在医院楼上楼下奔波,帮忙挂号、付钱、取药、推进推出配合做检查,去医院就是大半天,在等待时还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问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能准时看专家门诊,马梅花经常提前借到轮椅,然后起早摸黑接老人把老人推到医院看病,总是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马梅花还经常帮助这对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老人喜欢吃馒头,马梅花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当一对老人吃到香喷喷松软的馒头时,马梅花高兴的合不拢嘴。2018年夏天特别热,老人想吃西瓜,马梅花就冒着酷暑帮忙买回了西瓜,老人抖颤着双手捧起西瓜激动的说:“谢谢!谢谢!”,还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居委会在居民大会上及时表扬了马梅花关爱孤老的事迹后,马梅花憨厚的笑着说:这没什么,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是我应该做的。马梅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营造了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勤劳的她把楼道每天扫得干干净净,“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她手持扫帚,把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为创建和谐文明小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所以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像马梅花这样敬老助老的好人,值得我们全社会向她学习。
马梅花有个儿子工作在外地,家中就剩两口人。马梅花的爱人张六斤身有残疾,自身行动不太方便,家里的生活来源就靠爱人马梅花。马梅花性格温和、热心,与邻里相处的非常融洽。楼上楼下都是年岁大的,在楼道碰上别人提东西时,她主动帮忙并送到家中。楼下的张秀英就一个人居住,马梅花时常到张秀英家中,与她唠唠家常,陪陪她。她家的暖气冒水,马梅花亲自帮张秀英联系工人,扫水,整理家具,尽量减少张秀英家中的损失。
和谐社区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好人,好人是社区蓬勃发展的力量,好人是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的厚土,马梅花的爱心感动了她所居住在那栋楼房的每一位居民,平凡的马梅花正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只要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就会使人生更加快乐,使生活更加美好。
许多人都问马梅花:“你自己也是特困户,为什么能够这样帮助老人呢?”她回答:“千金难买邻里情啊,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的子女在外地,我真心能够体会需要帮助的心理,我困难有政府帮我,我能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回报。大家能够居住在一栋楼里,就是一种缘分,就应该互相关爱,彼此照应,远亲不如近邻。”多么朴实的回答,折射出一个普通居民的感人形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她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从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在身边默默地奉献着。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