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7 来源:
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2016年8月
命名时间:2017年命名为通辽市创新工作室;2018年命名为自治区创新工作室
创建人:张宏伟,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带头人:吕雪霞,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党支部书记。
团队情况:创新工作室共有41人,平均年龄 40岁,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及高级技师5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22人。成员都是从事发电厂技术检修人员及管理人员。
工作室面积:124平方米。
累计投入资金:60万元。
技术培训:28次,共474人;
技术交流:12次;
技术成果:24项,
发明专利:4项。
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简介
1.脱硫烟囱防腐改造用FRP烟囱技术开发与应用
目前国内几乎全部燃煤电厂都已加装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由此给排放脱硫烟气的烟囱带来严重的腐蚀环境。国内脱硫烟囱防腐改造技术常用的有砖内筒(衬)直接粘贴发泡砖、砖内筒(衬) 直接喷涂纤维增强聚合物内衬、 拆除砖内衬后混凝土表面粘贴发泡砖、 钢内筒加内防腐、耐硫酸露点钢加内防腐和加装钢钛复合板内筒等共 6 种防腐,但效果均不理想,很高的防腐改造投资并没有换来较长的安全使用寿命。采用FRP内筒技术进行烟囱防腐改造因其较高的性价比而被广泛应用。
本项目是国内乃至亚洲第一个采用 FRP 内筒技术的高度最高和内径最大的烟囱,高度242米,直径8.5米, 在此设计指标下的全程自立、 外部吊装、 全程无膨胀节以及筒节连接采用承插口加钢包箍的方式是国内首创。解决了在现有烟囱结构条件下,玻璃钢内筒的设计(套筒式砖内筒烟囱改造)、复合结构玻璃钢内筒的设计技术研究、快速连接用玻璃钢内筒接头的设计与优化、高精度玻璃钢烟囱段缠绕设备的研制、玻璃钢烟囱加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高空吊运玻璃钢烟囱段配套工装的设计、研制等难点问题。
自投运至今已三年,运行稳定,未发生泄漏,未发生维护工作量。
此项目获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国家电投集团优秀成果二等奖
2.互联网+火力发电厂智能管理系统
现火力发电厂的日常生产及管理过程中,各生产部门及班组的管理均采用召开专题会议、与会者掌握会议内容、各岗位人员按职责内容进行落实的方式。管理人员需多次召开汇报会议了解、督办、推进各项工作,最终实现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工作效率往往受实施者、管理者个人因素影响。同时日常过程管理纸板资料、影像资料未全面存储,不方便及时检查管理。
本项目充分利用手机移动终端的快捷方便的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二维码,将火力发电厂智能安防、管理人员上岗到位、施工、生产系统规范等管理溶于一体,实现服务器上各项功能的策划、审核审批、执行、考核,又能实现各项工作的实时自动统计保存,便于随时随地调阅。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实现各项工作的过程跟踪、审批以及现场不符合项的照片上传、工作安排、对比照片的上传及工作闭环。根据电厂安全管理、检修管理等15项具体管理工作特点制定规范的满足公司管理制度要求、标准的管理流程软件,即融合电厂各部室的管理制度内容,又具有生产部室的管理特点,使各项工作按照标准的程序去执行。
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效果很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原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示范性强。
此成果获得电力市场协会2018年电力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3.HSE工具智能管理系统
为全面落实国家电投集团公司HSE工具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创新“互联网+”HSE管理工具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创数字化HSE深度应用管理模式,开发出一套实时、客观、便捷的HSE工具智能管理系统。
本系统分为安全监督、违章管理、安全目标奖管理、外委人员流动管理、HSE工具智能管理5个模块,包括隐患排查绩效、反违章管理绩效、安全目标奖过程管理及兑现、人员流动信息查询及统计、领先指标卡、安全观察卡、员工自我评估卡、停复工令、安全检查矩阵、安全培训矩阵、安全投入模型、HSE KPI管理、高风险作业模型总计13项业务,同时实现了信息平台应用与手机APP终端应用的互联互通功能。通过系统的开发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应用。
通过移动应用、曝光板、最低定额、自动禁入、自动推送、系统告警多种手段促进工具执行;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运行,统计、公告、通知等工作用时大幅度减少,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本质安全度;创新高风险管理流程和手段,让高风险作业过程得到更多防护,作业更有序、更安全。
HSE人员现场监督记录表单现场检查填报更全面、便捷。
此成果获得2018年度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