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王力强:拥抱阳光的女作家

2019-04-13 来源:

王力强:拥抱阳光的女作家

 

(代序)

 

李  丽

 

许多人对王力强并不陌生,她干练、洒脱的个性和对事业的执著、热爱,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总是面带着微笑,如春风拂面。她热爱生活,也热爱着周围的一切。她忙碌着,也充实着,有她在的地方,人们就会感受到生命里充满了阳光。

王力强在通辽人民广播电台任职,是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科尔沁区作家协会最年轻的副主席。她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令人钦佩不已: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为她颁发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在参写中国餐饮联盟主编的《品牌之路——赢在中国快餐》一书中,有两篇作品分别被做为书的开篇和压卷之作,照片被刊登在书的首页;业余选手参赛却能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在湖南卫视《真情栏目》中策划主持节目;为草原英雄小姐妹拍摄MTV被龙梅玉荣博物馆收藏;在搜狐网创建的博客“微笑丽人”点击量10余万次;创办的广播节目颇受广大听众的欢迎……王力强不论在文学还是新闻领域,都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

 

勤奋比天才重要

 

王力强小时候就显露出超人的写作天赋。当作家的父亲和做语文教师的母亲把写作的天赋遗传给了她。她9岁就试写童话,11岁就敢在日记中写下“长大成为一个象冰心一样的作家”,13岁开始有稿件被采用发表,19岁大学毕业当老师,就开始在全国征文活动中获奖出书……

1988年,王力强创作的百字小说《婚礼》在中国百字文学大奖赛中获奖,作品被收入由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经济时报社编辑出版的《滴水见世界》一书;同年,散文《勋章献给你 ——母亲》在家庭杂志社举办的“广东省首次庆祝母亲节”征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也就在这一年,19岁的王力强被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美学新闻人才大辞典》一书。在当时的年代,被收入该书的大多是四、五十年代和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人,而王力强,却出生于1968年。

王力强在文学方面起步较早,但她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她认为,一个人若想获取成功,天赋固然重要,但懒散的天才会变成白痴,勤奋的庸者则会变成天才。勤奋有时比天赋更为重要。她挑灯耕耘,创作的600余篇作品被发表在国家和省(自治区)市级媒体和刊物上,其中获得国家和省(自治区)级一、二、三等奖的就有30多篇,作品被收录在40余本书中。

王力强当作家,敢拼多产。她是通辽文艺圈里特别能“战斗”的勇士。通辽的各种刊物总编都知道王力强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手。科尔区文联主办的《科尔沁文艺》的总编,有很多次因为采写的报告文学达不到被采访者的满意,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每次都找到王力强救急。王力强不计前嫌,重新采访,认真撰写。有时为了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她不厌其烦地采访,认真揣摩,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每一次采访的结果都很令大家满意,作品多次被发表在刊物的首篇位置。

      2002年3月,王力强采写的侧记《风啸嫩芽跃枝头》发表在《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上;2002年12月,王力强被人民日报出版社聘为《中华辉煌》(100万字)一书的特约编委;2003年8月,散文《无名园丁》在《散文选刊》杂志社、中华文化艺术网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华夏散文大奖赛中获优秀奖,作品入选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散文经典》一书;2004年5月,她采写的报告文学《勇立潮头竞风流》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华纵横”全国诗书画摄影征文大奖赛中获报告文学类二等奖,作品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纵横》一书……

成绩斐然,但它并是垂手可得,它就象花朵一样,能盛开,也能枯萎。如果想欣赏到它的芬芳和艳丽,那我们就必需要精心地去浇灌它。王力强说,为了给梦想插上翅膀,她会笔耕不辍,辛勤耕耘。她渴望和白云一起,在蓝天起舞,翩跹着浪漫而美丽的童话!

 

有为才有位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有时,好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刻意才能寻求到的,美就在你的眼前,只要你留意,只要你爱身边的一切,你就会随时捕捉到美的灵感,把瞬间的精彩定格成永恒!这并不需要你太大的投入,你的每一点一滴都会汇集成浩瀚的江河。

很多人还记得,在2002年4月的时候,王力强采写的报告文学《播种太阳的人》在全国一万二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为她颁发了奖杯、奖章和证书,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她进行了专访。她的成果和事迹被录入《中国专家人才库》、《无名花》等书和报刊上。

2006年12月,王力强再次走进北京,参加中国餐饮联盟主编的《品牌之路——赢在中国快餐》一书的编采工作,采访时间只有6天,写作时间只有两个月,而且每篇文章近两万字,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经过后续电话采访和翻阅大量资料,反复推敲和修改,王力强负责采写的4篇报告文学在全书15篇作品中一展头畴,《王者风范——记吴国强和他的“大娘水饺”》成为该书的开篇之作,另一篇《圆梦在“老家”———记“老家快餐”的崛起之路》成为该书的压卷之作,王力强的照片还被刊登在书的首页!

一个塞外小城的作家居然敢与全国的作家一拼高下,在常人看来这是多么巨大的挑战,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王力强为科尔沁争了光,为通辽的文艺界添了彩!

2007年4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快餐联盟大会暨《品牌之路——赢在中国快餐》一书的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400多名中国快餐业的精英们汇聚一堂,探讨中国快餐今后的发展之路。就在这些人中间,“王力强”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贵宾的席位上,当人们看到贵宾牌上写着“内蒙古通辽人民广播电台”字样的时候,更是对她的身份和来历感到疑惑。她竟然登上了主席台,为《品牌之路——赢在中国快餐》一书签名并发表感言!人们向这位皮肤白皙、气质优雅的年轻女子投来了羡慕、赞许的目光。

“我来自草原,我衷心祝愿中国快餐事业能够象骏马一样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像雄鹰一样翱翔在高远的蓝天!我坚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07年11月和2008年3月,王力强采写的《大娘水饺领军中式快餐的奥秘》等两篇报告文学,做为封面人物故事被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餐饮经理人》杂志上。

把瞬间定格成永恒

 

机遇就像是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的手里,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王力强就是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有人说,给她一个支点,也许她真的会撬动地球。

第二届“科尔沁草原行”全国摄影大赛于2008年1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览剪彩仪式。王力强有幸成为10位获奖嘉宾中唯一的女性,代表112位获奖者上台领取了证书和奖金。

业余选手,非专业相机,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摄影大赛就能获奖,大家把这称之为“王力强现象”,言外之意就是说她很幸运。

但我不这样认为。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意外收获,都是辛勤耕耘的结果。自从购买了照相机,王力强几乎是天天不离手,抓拍到很多珍贵的镜头。是她的文化底蕴让她很快掌握了构图和摄影的技巧。她说,自己很感谢新闻这个职业给她创造了很多方便。

让我们看一看她的获奖作品吧:

第二届“科尔沁草原行”全国摄影大赛展出的112幅作品是在3265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力作,王力强的摄影作品《祈福》就在其中。《祈福》的画面是几位喇嘛行走做仪式的时候和围观群众的瞬间抓拍镜头特写,每个人的表情和形象都格外生动。

王力强说,她在抓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正在进行现场录音采访。当这几位大师为莫力庙复建奠基举行仪式的时候,她不顾手里拿着采访机、数码照相机还有挎包、记录本等,以最快的速度在沙地上奔跑,一直跑到大师的前方30多米处,以不同角度迅速按动快门,抢拍到很多珍贵的独家镜头。当时抓拍的照片,有些已被刊登在杂志上。

   “专业摄影师拍摄一张照片,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20张甚至更多的照片,我相信,即使我的手艺再差,我也会从中挑选出一张照片与之媲美。因为我深深懂得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只要我们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收获到常人无法收获的果实!”   

说王力强多才多艺一点也不为过。她曾在2006年春节期间策划采制并参与主持了4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科尔沁志愿军老兵”,在《湖南卫视》“真情”栏目中播出,引起轰动;她还和圈内人士合作,为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制作了MTV“英雄姐妹”……

艺术是相通的,只要擦亮我们的眼睛,就能随时捕捉到身边美的东西,不但把瞬间的美定格成了永恒,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传播美的使者。

 

无怨无悔化春蚕

 

秋,意味着收获,人们希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劳作换取秋天的丰收。

在文学殿堂里酣然入境的王力强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从小就梦想当作家的自己会在1990年金秋走进“无冕之王”这个神圣的队伍。20多年来,王力强策划了40多个广播栏目,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王力强是个有心人。1991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时,她得以和赵忠祥、敬一丹、陈铎等砌磋技艺,受益非浅。面对广播的一蹶不振,她从那时起就在心中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把录播变成直播,把播音转向主持风格,才能改变广播的落后面貌,把失掉的听众“夺”回来。她留心下苦功,钻研节目的编排、熟练掌握录音合成等一些较有难度的技术本领,并见习自己做节目主持人,集采、编、播为一身,是同志们公认的专业上的“多面手”。她经手编辑、录制的节目质量得到大家的赞赏。

王力强具有远见卓识的超前、创新意识,勇于接受挑战。1998年春节前夕,在领导的支持下,做为一名普通记者的王力强担负起了创办通辽调频广播的重任。她带领两位年轻的男同志,抱着几十斤重的音箱,到街路两侧攀高安装。手冻裂了,满身满脸都是土,她心中有一个夙愿:一定让广大听众在春节听到调频广播的声音。4个月不分昼夜,饿了就在单位和主持人一起大饼卷大葱,新颖别致的主持人风格使听众耳目一新,在听众和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时,她把儿子寄放在乌兰浩特婆婆家里。一家人都盼着她能回家过年,当得知她忙于筹备调频广播的工作而不能回家时,孩子在电话的另一头哭着说:“妈妈,你现在长得什么样啦?……”5岁的儿子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妈妈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位没钱,购不来设备,这就意味着上不了直播。怎么办?同事们都知道,平日里王力强花钱特别节省,舍不得添置衣物,可是她却在电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四处筹款,自筹资金购置了直播设备。人们不理解,笑她傻,陷进去了可咋办?可就是这股傻劲,才开创了原通辽人民广播电台直播的先河,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10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力强2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专著《走进阳光地带》。王力强策划编辑的节目《为毛主席过了二十五年生日的老人》、《感受二人转独有的艺术魅力》等多次获得全国广播优秀节目和内蒙古广播影视政府二、三等奖;2003年10月,广播节目《李那顺:人民的忠诚卫士》还荣获了“2002年度全区政法综治好新闻一等奖”。

1999年12月,王力强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市级优秀记者,2002年12月,被评为通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2004年3月,她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记者”,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直广电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和科尔沁一起飞翔

 

王力强时刻不忘自己是科尔沁哺育的孩子,她利用一切机会,来宣传科尔沁,弘扬科尔沁文化。

王力强是个有心人,她曾于2001年创办了《马背上的歌谣》节目,并利用5年多时间,收集资料,对通辽市的艺术家郑道远、罗庆、顾焕金、张远平、陈敏等60多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进行了艺术人生的访谈,保留了珍贵的科尔沁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7月,王力强通过在搜狐网创建了博客“微笑丽人”,撰写了《放歌科尔沁》、《捧起塞外珍珠通辽》、《蓝天下的写意》、《科尔沁文化盛宴》等文章,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科尔沁的风采。

王力强是个果敢挑战自我的人,她曾历尽艰辛,专访过唐杰宗、李小双、高林生、巴特、歌曲《敖包相会》词作者玛拉沁夫、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曲作者阿拉腾奥勒、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国内知名人士,增强了广播节目的吸引力。

2007年8月8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日子,王力强策划了110分钟的直播专题节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对电视剧《刘老根》里“大辣椒”的扮演者李静、“老翟头”的扮演者翟波、二人转明星孙小宝等进行了采访,从明星的眼里看内蒙和通辽发生的变化,自己还作为节目的嘉宾,和大家一起回顾和畅谈了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

2004年12月,王力强采制的8组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系列节目在内蒙古电台《娱乐在线》中连续播出,弘扬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起到了对外宣传的作用。

多年来,王力强一直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采写了大量较有影响的文章,也曾多次为残疾儿童、贫困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扶贫济困。她经常说:“关心残疾人事业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王力强觉得充实而有意义。尽管工作繁忙,但她每天都起早把家里收拾得井然有序,令家人备感温馨。稍有闲暇,她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为亲朋带来惊喜和快乐。她时刻告诫自己,要尽最大努力回报所有关心和支持自己的人。

2004年10月,王力强参加了全市优秀妇女干部培训班,到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进修学习。2008年,做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王力强的事迹和作品被内蒙古师范大学新建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收藏。

不论被安排在哪一个岗位,王力强都会兢兢业业地工作,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出色完成任务,她从未放松过自己,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她爱科尔沁这片热土,更热爱自己的工作,正像她的文章《我的心,走不出草原》中写的那样:“多么辽阔的草原啊!给了我胸怀,给了我博爱!做孺子牛吧,你也来,多了,才能绘就出草原上最美的画卷!”王力强用心血浇灌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她喜欢拥抱阳光的那种感觉。                 


  责任编辑:谭静先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