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包金山

2017-09-05 来源:

bddd4e67ed964d15abf647c5e412872c_th.jpg

他从医54年,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30多万名患者,创立了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精髓的中国蒙医整骨学;创新了蒙医整骨手感整复十手法和十五按摩手法;创始了“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原理治疗脑震荡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包金山,男,蒙古族,1939年6月生,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通辽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从事蒙医整骨事业,是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第四代传人,首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编委、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蒙医药分卷编委副主任、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编委、内蒙古蒙医药学会蒙医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会长等,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和科协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1999年被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和人事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蒙医,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他在临床实践中,对肱骨髁上等各类骨折和各种关节脱位及股骨头坏死、腰突等,都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在临床中坚守“哪怕患者只有0.1%的治愈希望,也要倾注100%的热情抢救治疗”,每天门诊接诊量30人次以上,用高尚的医德温暖着患者的心。

他在学术思想和技术经验方面,使一直以言传身教的祖传蒙医整骨术得以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创立了中国蒙医整骨学,并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中,填补了蒙医整骨研究史上诸多空白。临床实践中提炼出了蒙医整骨特色疗法的具体内容和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核心的理论精髓。蒙医整骨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自我修复的主动能力,治疗过程中不破坏骨膜和血运,疗程短、费用低、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为优势,深受患者的信赖。

他在传承方面,从未间断过对传统蒙医整骨术的研究和创新,先后培养了2600多名学生和学徒,他们已成为各地医院的专家和骨干。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本科生承担“蒙医整骨学”课程,出色地培养了两批中医师承教育蒙医专业硕士生。现还在临床一线培养着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市一级传承人。

他在科研方面,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撰写学术著作如《正骨知识》、《中国蒙医整骨学》、《蒙医正骨》等13部。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以及日本的《综合整骨》杂志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9篇。策划、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11项。改进了祖传验方“珊瑚接骨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内蒙古乌兰夫科技铜奖、内蒙古首届蒙医药国际会议伊希巴拉朱尔铜奖、中国民族医药做出突出贡献奖等20多项科研成果奖,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他在献计献策方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蒙医整骨专科医院,使蒙医整骨术得到了与其他医学并肩为骨伤患者服务的平台。在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和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大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39项关乎农牧民利益的建议得到落实。

他老骥伏枥,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蒙医药文化遗产,使其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石若冰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