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以父之名“粽”情端午

端午近,粽飘香。为庆祝即将来临的“父亲节”和“端午节”,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安新村在社区党支部牵头下举办了以“浓情父亲节,感恩在端午”为主题的端午节活动……【全文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溯源与传承发展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最初是夏季……【全文

涵养家国情怀 从端午节说起

粽叶飘香,艾草悬门,龙舟竞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  在有些人看来,端午节只是休闲的假日、家人的团聚。其实,端午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全文



Placeholder image


“抱团”种上致富田 合作社帮咱多赚钱

春耕过后,每天早晨5点,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西巴彦塔拉村的覃连洪都会到大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查看青贮的长势。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高标准农田里,看着一辆辆拖拉机在田间穿梭,为绿油油的秧苗喷洒除草剂,在覃连洪看来是夏日里最惬意的事儿。2018年,作为通辽市农村牧区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村,西巴彦塔拉村大胆尝试,探索出以大军粮食种植……【全文


奈曼:“电商+直播”消费扶贫产业活

“欢迎来到峰哥的直播间,这是我们草原上最美味的食品——牛肉干,产品有麻辣、原味……”中午11点,“草原牛贝勒峰哥”直播间准时在奈曼旗电商消费扶贫运营中心的蒙古包里开播。“峰哥”全名叫于晓峰,是六届奈曼民间春晚发起人之一,还是一名音乐人。他想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家乡、宣传奈曼和当地特色产品,让更多人了解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和奈曼旗……【全文



Placeholder image


端午前后为传染病高发季

“端午节是春夏交际的时机,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告诉新快报记者,每年这个时候,流感、感冒等门诊量都会激增,皮肤病……【全文

吃咸鸭蛋滋阴清肺

顺应节气,端午节还有一个吃咸鸭蛋的习俗,咸鸭蛋营养丰富,含较多的维生素B2,能滋阴清肺,预防贫血,帮助骨骼发育,对于夏季喉痛、齿痛、咳嗽、膈热、泄痢等病症……【全文

内服雄黄酒不如外涂

在我国南方,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比较普遍。中医认为,雄黄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全文

吃粽子健脾益气 但不宜贪多

“端午节吃粽子,也有其养生的道理。”陈瑞芳表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健脾益气。端午节前后湿邪热邪夹杂,最容易犯脾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这个时候,健脾养胃……【全文

挂艾叶、菖蒲驱虫辟邪

端午节即将进入“夏至”,正是蚊虫、病菌易作乱的时节,端午在门上悬挂“天中五瑞”的习俗,是借助它们特殊的气味来清洁空气、消除病毒。所谓“五瑞”是指艾草……【全文

戴香包强身健体

香包是古人的防疫利器之一,民间流传“有百病配香囊”的说法,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有很好的效果。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全文



Placeholder image


沐兰汤

浴兰汤,是西汉末礼学家戴德著作《大戴礼记》记载的古俗。但这里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全文


避五毒

​“避五毒”最古老的习俗是采药,同时,人们在端午这天还要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此外,还要饮蒲酒、雄黄、朱砂酒,并在室内喷洒药酒。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全文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Placeholder image


   

中国通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通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