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产业兴旺蹚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2-09-23 来源:通辽日报

金秋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走进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数千亩订单辣椒迎来收获期,村民穿梭田间采摘,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特色产业是强镇、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委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和长久之策,坚持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党员群众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整合区域资源、聚合产业优势、做大产业品牌,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奋力谱写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新篇章。

创新发展强品牌 提升产业振兴效力

东方红村种植红干椒已有30年历史,年均种植面积达 8000亩以上,有“红干椒之村”的美称。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于全县红干椒产业发展布局,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购销等措施,推动红干椒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全村红干椒年产量达7000吨。

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注册“三鲁”商标,村集体自筹 13 万元注资入股,主动对接“老干妈”等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目前,红干椒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年销售额达3360万元,总收入2000万元,户均增收5万余元,村集体分红增收12万元。2022年,党支部积极争取红干椒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给种植户免费提供地膜、滴灌带和生物菌肥,并在基地核心区建设自助加肥站,以滴灌方式实现水肥同施,亩均增产300斤,增收600元。

创新模式强管理 增添产业振兴动力

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是大棚蔬菜专业村,飞机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城郊村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县城近10万人口的“菜篮子”做文章,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温室蔬菜产业,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026万元,建成大棚191座、温室47座,300多户村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

飞机场村党支部书记刘桂芬向记者介绍,通过代育秧苗和栽植网纹瓜、圆葱、豆角等特色果蔬,每座温室效益达6万元,每座大棚效益达2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60 余个,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发展温室面积4100亩。同时,通过出租村集体所有32座大棚,202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 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1.2万元,保证了家家有产业、户户都增收、四季钱入兜。

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我市积极引导1679个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农牧民增收双赢。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专项行动,采取领办合作引领一批、重点项目支持一批、清产核资增收一批、机关单位帮扶一批、村企结对带动一批的“五个一批”措施,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年初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牧产业发展资金7.9亿元,落实特色产业项目177个,市级以上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达到6个、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12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

创新设置强龙头 凝聚产业振兴合力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产业发展由农户的“独角戏”变身多方参与的“大合唱”。536家非公企业结对包联624个嘎查村,实现村企互利共赢。

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推行“大合作社”理念,17个嘎查村全部入社,以“统购统销”的方式,合并各嘎查农资需求成大订单,搭建农牧户与农资厂商“直通车”,实现农牧户降低生产成本和嘎查村集体返利双赢。巴胡塔苏木伊和塔拉嘎查种植农作物单一、缺少特色主导产业,2018年,退伍军人、嘎查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杨光带领群众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水稻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加工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当前,嘎查集体每年增加经济收入20余万元,成为全市党组织领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典范。

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流转土地租金、集体收入股金、就近就业薪金等多份收入一起拿,更多分享乡村振兴成果。2021年全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亿元,平均每村19.5万元,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 任杰

  责任编辑:张静
校对:孙枫
审核:阿力玛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