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来源:
走进全民阅读的春天——通辽市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综述
文图/本报记者 康桂君 王利平 郝曦晖
人间四月芳菲尽。
古今文人墨客为人间四月天写下过无数的溢美名篇,而通辽的四月,在美丽宜人的自然景致之中,更平添一份热烈的人文景象,那便是全民阅读活动渐次开展。2022年世界读书日,“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的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
近年来,在全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把文化兴市作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战略来抓,持续探索新机制、新形式,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在“阅读城”的创建过程中,满满的都是“惊艳”与“亮点”。
推广全民阅读,平台建设是基础
得一寸天地,享一缕书香。
2017年伊始,通辽市启动创建通辽“阅读城”计划,从而拉开了全民阅读的序幕。当年,通辽市委宣传部在书店、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寻找设立100个各具特色的“城市朗读角”,使广大朗诵爱好者能就近找到适合朗读的场所,遇到志趣相同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朗诵艺术,共享有声阅读带来的畅快体验。
通辽市图书馆作为推广阅读重要的平台,也以此为契机,开展全民阅读各类活动,读书的热度持续升温。
“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图书馆与市总工会联合打造通辽市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即“职工书屋”,开启了我市阅读3.0时代,填补了城市夜间阅读场所的空白,也填补了图书馆没有专门图书阅览室的短板。不仅让通辽市民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的图书馆服务,更是借助科技新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可喜成果。
无人值守、24小时不打烊,让所有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享有城市的公共文化,“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设背后,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充分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说,“永不关门”的图书馆的诞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魅力和亮丽色彩。
为了推动“阅读城”的创建,通辽市图书馆在少儿城市朗读角和成人城市朗读角组织了一系列朗读活动。为增加图书馆的辐射功能,通辽市图书馆先后在各局委办等联合创建了多个“市图书馆分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如在统战系统的统战大讲堂设立了分馆,在内蒙古女子第二监狱设立分馆,在通辽市文广局、通辽市妇联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通辽电子商务高新产业园、通辽市纪检监察局、统战大讲堂、通辽铁路派出所、通辽高速公路站等设立10余个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流动站点。
为激发市民读书、爱书、藏书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动员全社会创建书香家庭,由通辽市委宣传部联合通辽环哲书城,面向全市开展了“科尔沁最美书房”征集评选活动。
与此同时,通辽市图书馆将社会读书组织吸纳到图书馆中来,为他们设立基地,提供场所、经费,并与之广泛开展合作,拓宽读书活动范围及社会影响力。先后有科尔沁文学部落、科尔沁书虫、成吉思汗族谱研究会、“相与析”书友会、樊登读书会、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爱心公益书友会、蒙古语言协会、春天志愿者协会、通辽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等一大批社会读书组织纷纷加入到图书馆全民阅读行列。
数年深耕厚植,全民阅读书香馥郁,硕果盈枝。目前,全市已构建起以市县图书馆、新华书店为龙头,以城市书屋、城市朗读角、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线上线下精品阅读服务网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文化矩阵”已经形成,为市民提供着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和文化空间。
品牌活动引领 阅读蔚然成风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打造“全民阅读”品牌,通辽市从大品牌到小活动,从定期到随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在全社会汇成了一股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清流。
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助力通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通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 “书香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各旗县市区精心选拔、择优推荐,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自推自荐,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形成了“人人爱读书、家家飘书香”的良好风尚。
2016年,通辽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开展了首届“全民阅读季”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全民阅读的举措。针对现代人群普遍使用手机微信这一社交平台的特点,策划并建立“科尔沁书虫”微信群,通过建立阅读分享微信群的方式,发动广大读书爱好者结伴读书。
如今,该群已经由最初的1个群发展到今天的58个群、5000余人。 “科尔沁书虫”阅读推广团队坚持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正成为一个巨大的阅读能量场,探索全民阅读的所有可能性。
作家薛彦田讲述“科尔沁始祖哈萨尔”,作家冯庆祺讲述“冯庸和冯庸大学”,王玉涛讲述“话说老通辽” ,著名医学专家苑乃昌讲述“通辽人送瘟神的故事”, 原通辽日报社副总编辑、首席记者郝文秀讲述“蒙东崛起正当时”……截至目前,“环哲文化讲堂”已举行近200场公益讲座,从艺术到国学,从经济形势分析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从通辽本土历史到戏曲和非遗的保护,从知识普及到专业点拨,大到国家形势小到居民生活,大讲坛包罗万象,以“传播优秀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共享文明成果,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定期邀请各学科、各层次专家学者讲课,成为通辽全民阅读的特色品牌。
为深入推进“鸿雁图书悦读计划”,营造浓厚的阅读城氛围,带动通辽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2020年,通辽市委宣传部把“鸿雁悦读图书大漂流”作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工作,将在全市范围实施具有通辽特色的“鸿雁悦读图书大漂流”方案,并通过此活动逐步开启市民购买一本图书、可免费阅读更多图书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此次即以国资系统为试点,不断推动“鸿雁悦读图书大漂流”活动在全市各地“全面开花”。
通辽在打造书香社会、推进阅读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科尔沁书虫阅读推广团队、正能量工作室、草原书屋、城市朗读角等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作为自治区党委号召推广的惠民文化工程,“鸿雁图书悦读”计划体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探索,既实现了读书与群众和社会多方“多赢”,也为建设全民阅读社会提供了共享共建的扎实基础和有效途径。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座城市与书的远近,大致可以估算出与文明之间的距离。一座文明的城市,就应该是一座爱阅读的城市。当阅读蔚然成风,成为市民共同的习惯和追求,通辽这座城市也会因此变得柔软而厚重。
激发阅读热情 助推书香之城
如今,驻足在通辽的城市街角,徜徉于乡村小巷,你会发现,捧起书本静心阅读的通辽人渐渐多了起来,各类读书团体、阅读组织也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张杰,是科尔沁区施介小学党支部书记,这个职业对她来说,不仅能使自己遨游在书籍的海洋,而且对家庭教育颇有一番研究: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孩子,提升家长尤为关键。她通过创建“智慧爸妈群”,带领孩子和家长一起,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点燃人们对阅读的激情,并不断地提升自我。
“通过读书,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净化了心灵,也提高了家长的文化素养,增进亲子关系,提高了家庭教育。”“通辽智慧爸妈群亲子读书会”发起人张杰说。
民间阅读组织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2017年9月1日,通辽女作家作品集《素手春秋——科尔沁大地上的女子书写》面世,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在通辽文学史上,这是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姿态亮相,“女性写作”以温柔而动人的力量,冲击着人们的心弦。
这个群体是以著名作家苏莉为群主,通辽市众多热爱读书写作的女子聚集在一起成立的以女性写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团体——通辽女作家阅读沙龙。“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世界!”这些左手烟火,右手文学的女子扎根于科尔沁大地,以手中笔抒写生活,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创作的喜乐。
“通辽女作家阅读沙龙”“科尔沁朗诵艺术学会”“972环哲梦想书屋”“相与析书友会”“奈曼金沙书友汇”“库伦旗阡陌青年品读会”“蜗牛读书群”……在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类民间阅读组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一些酷爱读书的热心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带动更多人成了“阅读者”。
为了在村里推广阅读,2014年,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宝日勒岱嘎查的农民韩吉日木吐自费花3万元盖了一间60平方米的板房书屋,取名为“安达书屋”。一直以来,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群众享受的文化资源有限,“安达书屋”的出现填补了宝日勒岱嘎查文化基础设施的空缺。“安达书屋”成立8年来,知名度渐渐打响,邻村的读书爱好者也常来借书,放学的孩子更是把这里当成家,他们在这里读书、写作业、下棋……远离电子产品的孩子们有了精神乐园。
在每年的读书日,韩吉日木吐都会在村民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评选优秀农牧民读者颁发奖品。
2021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韩吉日木吐被评为全国“十大阅读人物”。
同样身为农民阅读推广人的吴牡兰是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奈林塔拉嘎查“草原书屋”的主人。早在前几年,随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村村建立起“草原书屋”和乡村文化站。但是,少得可怜的几本或残旧种植技术的或生活百科类的图书无人问津。吴牡兰发现“草原书屋”成了“摆设”,于是她就向村里申请由她管理“草原书屋”。从此,她就利用节假日带动村里孩子到书屋读书。吴牡兰还通过微信群发出求助。陆陆续续的总有爱心人士前来送书,“草原书屋”藏书越来越多,越办越像样儿,越办越有人气了。
阅读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并滋养着通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回眸远望,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成为科尔沁大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其独有的精神营养和知识力量,为建设文明城市提供不竭动力。
通辽,全民阅读的春天已经来临!
记者手记
让全民阅读 从书香家庭开始
康桂君
特别认可这句话:读书,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几年,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能跟阅读联系起来的话题越来越多。每次基层采访,也总是被一个个普通而鲜活的人物故事感染,他们身份各异、工作有别,但他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热爱读书,是阅读丰盈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拓宽人生的深度与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精气神。
每个家庭,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也有许多为人父母者为培养孩子阅读而绞尽脑汁。大量的鲜活的例证表明,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特别在培养阅读行为上。
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陪伴,父母与子女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
美国著名学者吉姆崔利斯曾说:“你或许有无限的财宝,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没有我富有,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同样,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吉姆崔利斯对子女最伟大的爱,就是从小为他们朗读。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脱离现实,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身陷困境,依然能够乐观积极昂扬,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百般不顺,千般坎坷,也总能笑对风雨。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强大的精神和应对困难的积极心态以及破局的办法。
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既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份倡导。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拥有的,将会是强健的精神筋骨,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丰盈的精神生命。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