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抗疫有我!“青年力量”显担当

2022-04-11 来源:通辽日报

——通辽青年志愿者抗击疫情群像

疫情肆虐的当下,无数的地方,无数的人们,正以自己的方式,扛起责任和担当的旗帜,为这场战“疫”奉献自己的力量,青年一代,更在这场战“疫”中,发出不平凡的光和热,显露出了真本色。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一直以来,通辽青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号召和带领下,主动请缨,无论是在防疫一线,还是防疫后方,消杀、登记、配送物资、协助核酸检测……各地青年志愿者们迅速出动,凝聚起一股青年力量,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尽快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青春力量。

一抹“志愿红”,全员战“疫”,一片“防护白”,众志成城。他们用脚丈量、用笔记录、用心体会、用情坚守,构筑起了强大的基层青年防线;一声声掷地有声的承诺、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勾勒出抗疫的动人画卷;他们是新时代的“追光者”,是防疫战线上的“逆行者”,是群众健康安全的“守门人”。

勇担当 大学生志愿者冲在“疫”线

面对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许多高校都延迟了开学,疫情当前,在协助乡村工作、服务群众等方面总能看到大学生们的青春身影和使命担当。

“请保持好秩序,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请扫描下二维码,填写一下核酸检测预登记信息。大爷请您说一下姓名、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我来帮您录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王野,穿着防护服,熟练地操作着前来做核酸检测人员的手机填写预登记信息,声音已略有沙哑。在青龙山镇政府体育馆内的核酸检测点,个体工商户、返乡人员每日核酸检测人数都在五六百人以上。从上午8点半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4点,他已连续工作了4天。“虽然工作有点累,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很高兴能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野说。

青龙山镇政府疫情防控办公室,4名大学生志愿者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一遍遍核实返乡人员数据,录入“奈警通”系统;一遍遍筛查返乡未做核酸人员,督促核酸检测;一遍遍利用大数据筛查未打疫苗加强针人员,督促加强针疫苗接种;一遍遍筛查居家隔离人员信息,向村里进行反馈,督促防控措施落实;一遍遍解答有关防疫的电话咨询,从天刚蒙蒙亮到华灯初上,他们忙碌的身影格外显眼。

“请出示行程码和核酸检测结果,配合我们测体温,并进行登记。”在青龙山镇西洼、三一、平房、寒山等与辽宁阜新、北票和库伦旗接壤村的检查点上,大学生志愿者们顶风冒雪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排查。测温、查码、登记,守在进村的防线上,手和脸都冻得发红,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说累。

“勤洗手、勤通风、出门要戴好口罩,没有紧急事尽量不要外出,如有旗外返乡人员要第一时间通知村里。”“大娘,请把这个核酸预登记二维码留好,你没有智能手机,做核酸检测时带着这个就可以了。”西洼村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家串户,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把预先打印好的核酸预登记二维码发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无智能手机的群众。

这个超长寒假,开鲁县的大学生曹佳硕和郝旭日主动请缨到社区当起了志愿者,为家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每天,曹佳硕、郝旭日都早早来到社区,为到社区办理业务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做好人员登记。同时,二人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摸排外来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维持疫苗接种点秩序等工作。

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南敖本台嘎查的大学生张丽春在村领导的带领下迅速行动,登记往返人员,并在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做到不出村,少走动。同时,身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当前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她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让党性在防控疫情一线熠熠闪光。宝龙山镇工农居委会的大学生吴旭明先后在小区参与出入卡登记和物资补充、在医院参与登记及核酸采样等工作。他说:“通过志愿服务,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力量,也懂得了一线的不易,战斗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很苦、很累,每一位逆行者都值得敬佩和尊重。我坚信,众志成城,战‘疫’必胜;我坚信,寒冬过后便是春天!”

在家中,他们是父母的心疼肉、掌中宝,在大考验面前,他们是“智能战疫”的科技精英,是“网络战疫”的技术专家,是穿着“红马甲”全力奔跑的战疫志愿者;他们坚守村口卡点值班、开展重点人员调查、统计上报信息、组织群众全员核酸检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展现了新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聚力量 社会志愿者心系后方

我的城市“生病”了,有无数的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也想为我的城市疫情防控做些事!库伦旗张亮麻辣烫店主海晓军在门口贴出了“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通知,但是店里依然忙得热火朝天。3月24日下午4点半左右,海晓军和几名员工熟练地配菜、制作,在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全程监督下正准备着美味可口、安全卫生的爱心餐。海晓军说:“看到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特别辛苦,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作为餐饮经营者,我们也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让他们能够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打包、装盒,一个小时的时间,75份爱心餐烹制完成,海晓军和员工把这些爱心餐装上交警后勤保障配送车,先后送到石门桥卡口、库伦镇勿和稿嘎查疫情防控卡口等地。

张磊和张金芳夫妻是库伦旗福缘寺社区居民,目前经营一家早餐店。自发生疫情以来,夫妻俩便决定免费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送餐。3月28日一大早,夫妻二人和几名员工就在店里忙活起来,从食材采购、制作、打包、送餐等环节都十分干净、让人放心。他们搭配了蛋、粥、包子、咸菜、豆浆等多种食物,努力保证一线工作人员的营养需求。中午11点半,张磊将打包好的140份营养餐送到医护人员和公安执勤人员手中。张金芳说:“给前线的医护人员送餐真的是打心眼儿里愿意做的,就想让他们知道,后方有人在默默地关心他们。”

“菜都是我一早去南市场买的,饭是早晨起来新焖的,就是想让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吃上一口热乎的,一起加油!”顾不上多说,萨如拉饭店的店主萨如拉和店员们一直在后厨忙活着。从早上7点半到中午11点半,4个小时,120份香喷喷的盒饭准备好了。她自行驾车将打包好的盒饭送到了山水人家小区大门口,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值勤人员在忙碌之余吃上了一口热乎可口的饭菜。

“拜托各位,谁会输液?我家有位80多岁的老人不能进食,靠打营养液维持,现在找不到可以输液的人,拜托帮帮忙!”3月18日,科左后旗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微信群中突然有人发出求助信息,看到这条消息,科左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立即发布需求,青年志愿者赵丹迅速回复:“我在诊所工作,我去给老人输液!”从老人的家人发出求助到志愿者上门给老人输液,只用了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疫情需要隔离,但温暖从未缺席。

一个人助力一群人,一群人守护一城人。这些“爱心餐”、爱心举动,代表的不仅是爱心、是温暖,更是全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勇气。

有温度 青年力量温暖防疫战线

携手同行,并肩作战,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王丽娟和她的丈夫崔立辉是一对夫妻志愿者。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居民的平安健康。

王丽娟是保康街道科尔沁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她每天奔走在摸排重点人员、宣传防疫知识、服务社区居民的一线,常常忙到半夜才回到家,休息几个小时后,又立即开始投入工作。因长时间站立奔走,王丽娟经常感到脊椎疼痛难忍。但是,即使身体不适,她仍然保持微笑,坚持在防疫一线工作,用坚守诠释责任。作为丈夫的崔立辉,面对妻子没日没夜的忙碌,不但没有抱怨,反而理解、支持她的工作,并在本职工作之余放弃了休息时间,默默无闻地做着社区志愿者,每天陪同妻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他们这样的抗疫夫妻还有很多,对于他们而言,不需千言万语,最美的相守,正是他们互相陪伴、并肩作战。

这些天,志愿者杨光可忙坏了!他是库伦旗勿和稿嘎查的村民,疫情发生后他立即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每天和其他志愿者负责严守村里的岔路,同时负责到村卡口领取生活物资,并逐一送到村民家门口。4月1日是村民长青居家隔离管控的第12天,杨光给他家送去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离开长青家,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户村民家。

作为开鲁县东来镇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队队长、村医防疫服务队主任,“90后”的李健自2020年1月起便进入了“战时”状态,带领全队成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

进村入户排查返乡人员,每天对自我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从不间断,一干就是30多天。

疫情一直断断续续,构建常态化防控体系成了基层防疫工作的首要内容。从2021年3月开始,李健深入东来镇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展开各类培训及科普宣传,消除群众顾虑,引导其主动到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对各村卫生室、医院开展排查,具体到额温枪的使用方法、医护人员防护、物质配置、消毒管理等各个细微环节。一连6个多月,从火车站到高速公路监测点,从医院到各村……李健指导全镇各监测点及卫生室和各村各单位防疫工作持续176天。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瘦了近10斤,但是就算每天再苦再累都值得,只要检测发现没有发热的就是最高兴的事情,真希望疫情早一点过去。”李健淡然地说,自己甘愿成为基层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全市疫情防控安全墙上的一枚螺丝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琐事,志愿者们每天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代购员、快递员、司机、心理医生等,无论角色怎么转变,却始终温暖着防疫战线。

记者 张宇曦

(图片由库伦旗融媒体中心、科左后旗宣传部提供)

看得见的 青年力量

张宇曦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暴雪,疫情,在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通辽的青年们没有偏安一隅,相反,在心怀家国、肩负使命的感召下,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记得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时候,记者写过一篇关于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深度报道,那时,人们面对的全是被疫情支配的恐惧,然而,过年期间,志愿者朝克在返回通辽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他的儿子执意回来一起参与抗疫,大学生廉佳宝一边上网课一边守护着全村人的生命健康,送给了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物;个体户李蒙在消杀工作中,不仅眼睛受伤了,身上的裤子被消毒液腐蚀了好几条。两年过去了,疫情还在反复,而他们依旧以各种形式参与抗疫中,这其间,更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们前赴后继,续写着青年志愿者抵抗疫魔的强大底气与力量!

今天,记者的笔下有了更多的人,也感受到了更多青年志愿者的付出和担当,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记者的镜头认识我们身边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感受坚守的力量和付出,向社会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

所有人共同努力,凝聚起来,才能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斗中结出硕果,不负青春,砥砺前行,“青年力量”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舞台中央。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