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来源:通辽日报
4月19日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在科尔沁区团结街道东顺社区亚军文学工作室里,一场朗诵会即将开始,十几名朗诵爱好者紧张地做着准备。
赵亚军衣着整洁,静静地坐在轮椅上,目光明亮而平和。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每隔一会儿,他就要被保姆抱起进行坐位减压,去除痉挛。
朗诵会结束后,赵亚军认真点评。
喝茶、抽烟,几十年的习惯依旧,而如今这些最简单的动作,赵亚军却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身体被禁锢在病床、轮椅上23年,吃饭、出行、晚上翻身全部依靠别人护理。
人生如茶,浮浮沉沉,仿若赵亚军的人生。生活在继续,轮椅上的路,他也要体面而有尊严地走下去。
祸从天降
1998年5月6日,赵亚军意外摔伤了颈椎神经,经过几天的抢救,虽然死里逃生,却导致高位截瘫,肢体一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没有太多时间去悲伤,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赵亚军开始积极自救。花光所有积蓄后,为了能继续治病,基本生活都需要别人照料的他,竟以惊人的毅力承包下北京康复中心的食堂。一年下来,餐厅经营得不错,他交上了治疗费,可身体却严重透支,发出危险信号。无奈之下,他只得回到家乡通辽休养。
又经历几年的辗转奔波,赵亚军的生活归于平静,身体以极慢的速度一点点恢复。2006年,家人给他买来一台电脑。由于丧失手指功能,他只能用手背敲击鼠标按键,通过软件中的软键盘进行输入操作。
有尊严地活着
为了让生活多一份保障,赵亚军选择了艰难的创作之路。他每天坚持写作8小时,需要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强烈眩晕和肢体痉挛,从最初一分钟输入两三个字到十几个字,他无数次累到虚脱。
赵亚军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歌词、楹联、文赋、古体诗词等,曾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得奖项一百多个,其中一等奖接近半数。他的长篇历史小说《风华绝代传奇之独孤如愿》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并与散文集《烟火人间》双双参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平阳公主传奇之红巾飞扬》被浩然文学纪念馆永久收藏。
“当身体失去行动能力后,能够劳动、创造财富,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走过这么多磨难,我还活着,这是最重要的。”赵亚军说不想把他人生的不幸变成负面的东西带给别人,通过写作,讴歌时代,传扬人间的真善美,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涅槃重生
心里苦的人,只要有一点点甜就可以填满。别人帮忙倒一杯水,火车上交换一张下铺,或是一次热心接送,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都让赵亚军心怀感恩。
2017年10月,赵亚军和迟文志组建了春天志愿者团队,积极策划、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关注残疾人、捐助困难群体;2019年,在科区政府、科区残联、团结街道及东顺社区的帮助下,亚军文学工作室正式成立,不定期举办朗读、书画、文学交流等公益活动。
“对于残疾人来说,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劳动,是对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自身价值的精神追求。像我这样的人还在努力,希望能带给别人些许力量。”赵亚军鼓励身边喜欢写作的残疾朋友,把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感恩、对人生的感悟,凝结成文字,汇集成有温度的作品。他愿意用自己曾经的苦难唤醒他人,温暖那些思想或身体困在痛苦中的人。
“赵老师是位了不起的人,他思想丰富,坚强自力,带给我们很多正能量。我会继续追随春天志愿者团队,努力提升自己。”朗诵完赵亚军的新作《祖国 我想对你说》,志愿者崔梓林再次被感动。
“朗诵会活动丰富了志愿者服务内容,带着这样的作品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我们感觉很荣幸。”春天志愿者协会会长迟文志说。
人生有如一本书,内容要自己来写,精彩靠自己创造。面对人生磨难,赵亚军直面失去,热情拥抱未知、创造可能,用生动的灵魂去感染他人,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文图/记者 李晶 赵迎春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