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来源:通辽日报
王博是市医院的一名80后女职工,也是一名刚产下二胎的妈妈。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王博一边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边指挥她的团队坚守抗“疫”一线。队友都心疼她,劝她安心休产假,但她笑着回应:“这是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始于专业 衷于善心
大学毕业后,王博在北京学习过早教、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和心理学,一份安定的医院工作让她回到了家乡通辽。可她并不安于现状,不忍自己付出多年心血的专业知识付之东流。2007年,她还是20来岁的女孩,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患自闭症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做康复训练。
随着时间的飞逝,王博接触的自闭症患儿家庭越来越多,这些患儿在语言、社交、肢体等多方面都发育迟缓,家长们深感焦虑和无助。通过接触患儿家长,深知为人父母之苦,这更唤醒了她的同情之心,让她一次次走近患儿,安静地坐在他们身边,用接纳与陪伴的方式了解他们,去发现这些看似特殊孩子的魅力。
2014年,王博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和应急救护培训师证,成为了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这更加坚定了她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汇聚力量 让爱传递
这条公益之路越走越曲折坎坷,可是为了这群患儿的成长,年轻的王博克服重重困难,从不言弃。2014年5月,在通辽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王博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发成立了通辽市红十字星光志愿服务队。如今,服务队已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1500多人,他们走进街道、走进福利院,设立服务站,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王博和志愿者奉献爱心的精神感动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单位,全市18家企业相继加入,组成了星光爱心联盟。这些爱心企业在王博的号召下,为扎鲁特旗贫困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15000元的护眼灯、3000元的爱心图书和5000元的学生奶;筹资40万元为12所旗县市区中小学校安装了科普智慧墙,成立了助学支队,捐助了24名品学兼优的孤儿和特困儿童,资助金额达6万余元。这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与王博共同把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将爱凝结在了一起,让传递爱的力量更加强大。
海阔天空 扬帆起航
2018年6月,通辽市红十字星光志愿服务队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通辽市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这是一个更加专业、正规的爱心公益平台。王博联合13家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平安校园·星光护航”大型公益项目,走进全市30多所中小学校举办130余堂公益课程宣讲,普及应急救护、禁毒、消防、交通等校园安全知识,参与师生近15000人,覆盖人群5万人。由于该项目专业性强,易操作、可复制,2018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全国“4个100”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中,被评选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博立即整装投入战斗,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在家休产假的二胎妈妈。她每天电话指导团队志愿者配合政府各部门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捐赠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抗“疫”物资价值3万余元,另外还自掏腰包捐款近万元。几年来,她的团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30000小时,受益者达10万余人,捐赠总资金近70万元。
从一名不忘初心的少女,到一名为爱执著的妈妈;从一个牢记使命的普通志愿者,到一支团结队伍的领头人,王博在书写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公益故事,以爱的名义传递温暖,用爱的真心传承使命。她曾获得新华社“中国往事——感动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网络感动人物、中国红十字最美志愿者、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内蒙古好人等荣誉称号。
记者 徐健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