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更好发挥代表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2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感受度,推动问题化解在基层、共建共治在基层,答好人大助力基层治理“关键题”,初步构建起人大代表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交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人大代表进“家”入“站”联动履职,赋能基层治理代表之家(站),是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载体,是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人大代表之家(站)全面升级,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阵地,让“小阵地”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之家(站)建设的意见》,提升建设标准,细化建设要求,采取典型引路、推广先进经验等方式,打造品牌家站、特色家站。全市共建有代表之家120家、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室)305处,实现五级人大代表进家(站)全覆盖。以家站为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大力推动建设专业性代表活动小组,小组成员由从事或精通有关专业、行业领域的各级代表担任,通过混合编组方式实现五级人大代表互联互动。创新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吸纳特色产业代表进家进站,多角度延伸代表活动内容,使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事业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让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将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为了进一步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促进民主参与更加广泛、有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嘎查村)报到工作的通知》,推行各级人大代表进网格、亮身份、察民情、解民忧,形成了一张稳定的梯级联系网络,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和参加基层社会治理的力度。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代表+法院”工作机制,择优选派具有一定法律专业背景、矛盾调处能力较好的人大代表担任诉前调解员。两级人民法院为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员专门设立了办公场所,安排参与诉前调解及相关庭审工作。市两级法院共建设诉前调解室45处,各级人大代表中共有479人担任诉前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案件1261件,成功调解960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社区活动7998人次,走访接待选民1669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948件次,为百姓办实事3156件。在全市425家代表之家(站)设立代表信访事项窗口或代表信访事项接待岗,五级人大代表中有1501人担任信访代办员,受理信访代办件1176件,推动解决928件。

人大代表履职“全天候”,数智赋能增强治理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人大监督为剑,增强代表履职的实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建立人大代表网上履职平台,引导代表常态化建言献策。在代表履职平台开设“微建议”模块,随时接收代表提出的建议,并第一时间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反馈代表。制定《通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常态化收集办理办法》,建立闭会期间常态化代表建议收集反馈机制,认真梳理线上线下征集的意见建议,坚持“及时、准确、有效”原则,按收集、办理、反馈三个程序处理,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树立“数字人大”理念,线上与线下齐发力,着力构建“全天候”“无盲区”的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新格局,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赋能人大代表精准高效履职,增强时效。线上,推行人大代表“履职二维码”,一“码”链接代表和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通辽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加强与市长热线沟通协调,充分发挥“12345”热线工作资源优势,引导代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履职实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问题较为集中、诉求处理解决较差的领域,开展电话沟通、工作约谈和上门走访,对相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建议进行工单督办,加快推动问题解决。



友情链接
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