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张敬书

2018-04-02 来源:


张敬书向记者介绍藏品内容

牡丹税票

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

2018狗年邮票

陕西民间工艺美术印花税票

保护环境印花税票

张敬书收藏的一本本集邮册

对于张敬书而言,“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集邮是一个学习的窗口,藉此他窥见了大千世界,欣赏祖国大地秀丽风光、传奇人物和诸多重大历史时刻,同时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藏界知名朋友,从此不再是藏界的独唱者,他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圈。

40余年来,从收藏邮票到印花税票,张敬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不同的时代下,邮票蕴含着人文、景观、历史等多种元素,而印花税票作为一种古老的纳税凭证,其历史与邮票一样久远,但它和邮票不同的是,有些印花税票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得到的”。

坚持44年将集邮进行到底

张敬书,通辽市第三届“十大收藏家”之一,通辽开发区地税局办公室主任。今年51岁的张敬书,除了每日繁忙的工作外,业余喜爱收藏各类邮票、印花税票和八零版一角劵等。而他所收藏的邮票从最初的单套到如今的上千册,一坚持就是44年。张敬书告诉记者,他从7岁开始就对邮票“情有独钟”,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只能收藏信封上盖过戳的邮票,而这种使用过的邮票叫“盖销票”。“小时候,没有钱买邮票,只能单套收藏,后来有了条件,便一套一套地收藏,直到1992年女儿出生,才收藏到6套邮票,欣喜之下,装了两个单册和一个四方连册,这样,也算是真正开启了集邮收藏路。”1985年参加工作的张敬书,由于喜爱集邮收藏,他早已成为当年集邮公司的老会员,1992年至2004年,集邮公司举办的首发式及各类活动,张敬书都会想办法参加。与此同时,也结识了更多集邮爱好者,邮友们相互往来,相互交流收藏的邮品,忙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为了得到心仪的邮票,便和邮友间交换,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得到一枚向往已久的邮票,那种快乐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张敬书说。

在张敬书收藏的柜子里记者看到,由于精心呵护,每张邮票都保存得完好。为了方便管理,他将邮票按生肖、风景等不同类型,根据时间、面值等排列整理成册,并在自制集邮册的封皮上贴上标签,方便查找和观看。“集邮是将文化留存起来,它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美术封栩栩如生的画面,往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染。这不仅需要细心,还要花时间,有时候一整理就是一个通宵,虽说累但快乐着。” 说起这些收藏的邮票,张敬书一样也不舍得出手。他告诉记者,这些邮票是他最弥足珍贵的回忆,那一枚枚精美的邮票更见证了他曾经的执着和快乐。

2018年新年伊始,张敬书照例去收集了很多“狗票”。他表示每一年都会收集生肖票,并将集邮进行到底。

受老师影响与“姐妹花”结缘

张敬书除了多年的集邮收藏,自2004年开始也收藏了不少建国以后的印花税票。“由于印花税有一定的面值,其形式与邮票非常接近,加之一些国家在特殊时期,往往会形成邮票与印花税票通用的现象,如我国清代的红印花就一度加盖为邮票使用,且这些加盖的‘红印花’邮票因此成为了中国早期邮票中的珍品。由此,在集藏界人们常将两者称之为‘姐妹花’,而一些初集邮者由于搞不清两者的区别,常把印花税票当做邮票收藏。”张敬书说。印花税是世界各地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最早始于1624年的荷兰。在中国清末的时候,清政府也试行征收印花税,纳税人挺抵制,没有实行下去。但在少数省份还能看到一些关于美国版大清印花税票征收的税单。清末的时候印了两版印花税票,一版是日本版,一套5枚,一版是美国版,一套3枚。从印花税的历史上看,它的特点是税面广,税赋轻,但惩罚比较严厉,其特征是每一张应税的票据上都要贴上印花税票。中国于1913年正式在全国开展,当时还是北洋政府时期。因为有了税票,于是产生了税票集邮。税票集邮所贴的票,票品版式很丰富,类似于邮票,这种印花就和邮票结成姊妹花。税票邮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集邮展览中出现,并且发展很快,在历届邮展上和传统的邮票也可比拼。“所以, 印花税票作为一种古老的纳税凭证,其历史与邮票一样久远,但有些印花税票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得到的。”由于印花税票采用了邮票版式和印制方法,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青睐。而说起自己与印花税票结缘,张敬书告诉记者:“了解印花税票和收藏印花税票还得感谢曾多次编组印花税票邮集,参加自治区、全国乃至世界集邮展览并屡获殊荣,登上了世界邮展大镀金奖领奖台的,咱通辽收藏印花税票第一人刘永新老师启蒙,同样在地税局工作过的刘永新老师,也是我的老大哥,更是领路人,多年来,结合本职工作,他将致力于印花税票的研究经验传授于我,让我从一张张印花税票中深入了解到了中国税收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史,长了学问,丰富视野,开启印花税票入门收藏。”受刘永新老师影响和带动,2017年5月2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暨集邮展览上,参展的印花税票类邮集《新中国华北区行政印花税票》获得镀金奖;8月25日开幕的通辽2017中华全国税票集邮展览上,参展的5框印花(税票)类邮集《新中国华北行政区印花税票》获得镀金奖。

风骨独具的“古代圣贤故事”和“牡丹”税票

在张敬书所收藏的印花税票中,记者看到“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一册和“牡丹呈祥”印花税票一册。这套“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全套九枚,由著名画家范曾绘画创作,“老子出关”“子贡劝农”“庄子梦蝶”“屈原天问”“羲之爱鹅”“太白仙游”“仲淹悯渔”“东坡赏砚”和“敦颐说莲”中的“老子”“子贡”“庄子”“屈原”……一个个历史贤哲,在范曾笔下被描绘得“具亲和之意韵”(范曾语)。记者打开“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珍藏册,在首页范曾的书法作品中,寻觅到他的绘画创作宣言:“圣贤者,人也,非神也。”

范曾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大书画家、诗人。他作画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风骨独具。而“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对此进行了十分贴切的诠释。

“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珍藏册不仅收藏了九枚印花税票,同时还收藏了由这九枚印花税票不同组合的小版张、小全张、大全张等,特别惹人喜爱的是珍藏册中的印花税票小本票,把玩在手,如同欣赏一册精致的连环画,而小本票中三枚印花税票彼此相连,又如同欣赏三枚小全张般美妙。册内另含特种纪念票2套。

“中国古代圣贤故事”印花税票规格为30mm×50mm,齿孔为12×12.5度,版别为影写凹版,采用如下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印花税票由邹玉利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

记者从张敬书收藏的印有洛阳“牡丹”印花税票中看到,“露花倩影”“韵胜西施”“春风富贵”“丹心独抱”“春酣国色”“露浓凝香”“富贵长寿”“牡丹绝色”“芳菲祥瑞”一朵朵“牡丹”争先恐后地绽放。国色牡丹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据史料记载,古人倾城出动赏牡丹的盛事已广为流传,从唐朝开始,一股崇拜牡丹的风气由宫中蔓延到民间,“国色天香”也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牡丹竞相争艳,行走其中,人也不由得迷醉。而有趣的是,印花税票也同当今的邮票一样,在发行普通形式的版张外,还有小版张、小全张和小本票,令人感受到无穷的收藏乐趣。

记者 沈慧莲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