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打造新时代地方立法的“通辽样板”

2024-12-12 来源:通辽日报

《通辽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自治区首部关于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我市立足“小切口”关注“大民生”的又一立法“杰作”和开展“小切口”创制性立法的又一具体实践。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动立法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在立良法、促善治、谋发展中谱写地方立法精彩篇章。

健全立法体制机制,建强立法工作队伍。制定出台《通辽市重要法规草案起草小组“双组长”制度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人大、政府“联合起草、共同论证”法规草案的立法工作模式,为高质量立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开门立法”,组建立法专家咨询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畅通民意直通车,让法规真正体现民意。强化立法队伍建设和立法人才培养,通过公开招聘、遴选等方式,扩充立法队伍,聘请立法顾问,为提高立法工作质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探索创制性立法,推动法治通辽建设行稳致远。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地方立法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补充性、探索性功能,以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勇气,制定出台一批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少有的条例和具有一定立法难度的地方性法规。《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是全国首部极端天气应对方面的设区市地方性法规,开创了极端天气应对地方立法的先河;《通辽市移风易俗条例》是自治区首部移风易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通辽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是自治区首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了务实有效的法制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谋长远与解近忧相结合,制定出台立法五年规划,细化年度立法计划,加快探索制定全国首部早夜市管理条例、全国首部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条例、城市排水条例、行道树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创制性立法为法治通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瞄准“小切口”立法,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我市第一部“小切口”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市探索形成了以“小快灵”立法推进“法治通辽”实践探索的新路径。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如何让“小切口”切得小、切得准、切得实,在立法项目选择上,主张一事一法,由“小切口”实现“大纵深”;在法规内容上,秉持“需要几条,制定几条”“管用几条,制定几条”;在法规体例结构上,力求短而精,形式服从于内容,制定的12部实体性法规中,有9部采用了不分章体例模式,条文都在30条以下,便于理解和操作,易于宣传与执行。

坚持为民立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向深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让立法承载更多民意。按照有基础、有特色、有意愿、创品牌的“三有一创”原则,兼顾不同地域、行业、领域、群体的立法需求,高标准、高质量设点布局,将原有的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调整增加为25个。依托“代表之家”开展立法工作,创建“家”“点”融合新模式,实现阵地联建、机制共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灵活运用调研、座谈、论证、听证、评估等方式,紧扣社会治理和民生需求,先后就14部法规草案、立法规划计划等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多达千余条,采纳100多条,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切实落实到法律制度中,在回应民生关切中交出立法“答卷”。 

记者 李结实

  责任编辑:刘鹏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